第一百六十章 要脸与不要脸

第(1/2)页

  这场巨大争论的由头,还是那京兆府尹张蕴古引起的。

  由于之前的突厥兵乱,在长安城周边的很多村县,粮被抢走,房子也被烧了,人也是死了不少。

  如今冬天已至,这些百姓无法生存,过活,就想着往南方迁徙。

  毕竟那里温度高些,人口稀少,物产也算丰富,活下来的几率也算大些。

  可是按照唐律,是禁止人丁私自迁徙的。

  理论上是应该将这些百姓统统赶回去的。

  可是这张蕴古,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朝廷的救济粮食迟迟下不来,这寒冬季节,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群百姓饿死。

  于是就私自下了令,把周边村县的百姓都放了。

  这一下,可就惹下了大祸,遭到了一大堆御史和重臣的奏本、弹劾。

  原本这张蕴古,也是士族中的一员。

  但是他先是得罪了蜀王李恪,因此受封德彝、裴寂等前朝的老臣们迁怒。

  后来他又被李秋所救,成为了李秋的死党,处处都站在了李秋的利益一边。

  所以他也就一样成为了士族官员们集体针对的目标。

  不过,面对着众人的奏本,李世民竟然没什么明显的反应。

  更没有说要如何去处置这张蕴古。

  他的这种近似于包庇的态度,更是惹得群臣不满。

  宰相封德彝此时出列,“陛下,这民为邦本,若是每个官员都如这张蕴古一般。”

  “把治下的百姓统统都放走,治下的百姓都没了,那岂不是国将不国了?!”

  “所以这种行为,一定要予以重责啊!”

  而见到众人围攻张蕴古,魏征站了出来力挺。

  “陛下,臣认为,这治理流民,就如同大禹治水一般。”

  “单靠这围堵是堵不住的。”

  “必须要疏堵结合才行。”

  “并且,虽然大唐律法中写明了禁止人丁随意迁徙。”

  “但那是指常态的情况之下的。”

  “臣认为,这律法的使用,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是。”

  “眼下关中本就大旱,又赶上了突厥入侵,兵乱之下,存粮被抢了,房屋也被烧了。”

  “这流民太多,朝廷运过来的粮食又远远不足,养不活他们。”

  “难道张蕴古真的就做错了吗?”

  “就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不成?!”

  说到这里,直脾气、一生都无所畏惧的魏征,转身面对了那一大群朝臣。

  “诸位大人,魏征在此代替这些流民求求你们了。”

  “与其你们有功夫去做这些没有用的事情,倒不如去想一想,怎样把那些流民给养活!”

  “那些,可都是我们大唐的黎民百姓啊!”

  听着魏征的话,封德彝、裴寂等大臣自然是奋力抗争,群起而攻之。

  眼看着朝堂之上越来越乱,李世民摆了摆手。

  “行了,不要吵了!”

  “朕以为,魏征说的话,不无道理啊。”

  “而张蕴古呢,虽然这么做是情理之中,但是他没有上报,私自做主,你们弹劾的也没错。”

  “就革去他的京兆府尹一职,等待后续安排吧。”

  “至于这些流民该怎么办?”

  提及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