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桔中戏

第(2/2)页

氛围顿时减了几分,一颗瓷白宛如一块桂花糕的物件在黄花梨木书案上骨碌碌的兀自滚着,黄妙灏在桌子的边缘处总算接住了这个‘捣蛋者’,上面镌刻着一个漆红的‘卒’字。

        黄妙灏一时好奇心大盛,她明知故问道:“先生,这是何物?”

        “此乃桔中戏。”

        “先生,何解?”

        “话说唐代的《玄怪录》中,有一则《巴邛人》,说的是巴邛人有一处桔园,其中有两只桔子生的十分奇物,有三四斗大小。剖开来看,每只桔子中有两个老头,白发白眉,肌体红润,正在下着此子,所以此子被称为桔中戏。”

        “丫头,别听他胡扯,这东西叫象棋。”一旁的刘仲甫也许是颇为轻松的缘故,此刻居然接过吴永麟的话头,将它点了出来,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洋洋得意一番,立马被刚刚拧着眉毛兀自在那里沉思的黄臣可抢白了一句。

        “小徒所言非虚,象棋确实也有桔中戏这个说法。”

        刘仲甫立马脸红耳燥的,其实这也不能怪他,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一个对围棋一生都痴迷不已的老棋圣,偶尔犯点《夜航船》里开篇张冠李戴的小毛病,也无伤大雅。

        “先生能教我下这个桔中戏吗?”

        吴永麟此刻奸计得逞,内心自然欢呼跃雀,求之不得,腾的立马离开那个方桌,刚想和黄妙灏离开这间书房,却被一个洪亮的声音给拦下了。

        “要教就在这里教,这九尺方台又不是容不下你们一副棋盘。”

        吴永麟事先就有了心理准备,这老爷子绝对不可能这么容易打发,他不急不躁的在一张靠近黄臣可等人的圆桌上和黄妙灏拉开了阵势。

        “金戈铁马,布置枰间,因地理之便,审敌我之情,为联合的行动而以决胜负者:曰局势。局势者,阵形也。至此,个别之战员化而为全体,分段之点线化而为全面,各泯香色,同入洪炉,一经熔裁,莫不呈化学新奇之态而异其性质。车之至重,可轻如鸿毛;兵之至微,可重如泰山;一相之飞,可撑半壁;一将之闲,可定全局。点线交错,远近推移,轻重取舍,因势而异。举各部门之装置配备,悉奔凑于整个机括之下,而决定其退焉、进焉、攻焉、守焉,此实象棋中心之所在,而不可不明其大凡者也。

        局势之研究应分三部:一、布局--为战争之预备阶段,重在阴阳向背。二、中局--为战争之接触阶段,重在进退移换。三、残局--为战争之结束阶段,重在调度杀和。阴阳向背者,分强弱于机先;进退移换者,决攻守于已形;调度杀和者,定胜负于最后。不知布局,不足语战略;不知中局,不足语战术;不知残局,不足语战斗;三者缺一焉,不能善其事也。今先言布局,其基本方式如下:

        (一)、当头炮局、屏风马局。着法:炮二平五马8进7  马二进三卒3进1  马八进七马2进3  (先手为当头炮局,后手为屏风马局,以下仿此。)

        优点:当头炮局,集全体战员于主力线上,以雷霆万钧之力,为中央突破之计,先发制人,莫过于此。屏风马局,配备允当,全局各子均在可攻可守之间,无或轻或重之弊。前卫线为其火网,诱敌深入最富磁性,每使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

        缺点:当头炮局,相失联络,兵易伤亡,前局受挫,残局鲜有不败者。屏风马局,炮为马所间隔,主力线上之活动,有嫌迟滞。

        (二)、先锋马局、单提马局。着法:兵三进一卒3进1  马二进三马2进3  马三进四马8进9

        优点:先锋马局,抢先跃马,临河观变,或静以碍其前哨线之布置,或动以为车、炮之先导。单提马局,全部机构重在保兵,前局蓄其全力,示以不胜,而图残局之可胜。

        缺点:二局均属主力线脆弱,忌当头炮之中央突破。

        (三)、偏锋炮局、担子炮局。着法:炮二平六象3进5  马二进三卒9进1  车一平二卒9进1  兵一进一车9进5  马八进九马8进9  相七进五马2进1  士六进五士4进5  (首着有炮二平七者、第九着有马八进七者,性质相同,无另为一类之必要。)

        优点:偏锋炮局,以侧翼线为其主力线,深蓄炮力,密布火网,偏功之师,最称猛烈。担子炮局,以静制动,以炮为守,以马为攻,以迂回线为其主力线,侧击之用,别具逸致。

        (四)、巡河炮局、缠角马局。着法:炮二进二象7进5  马二进三马8进6  兵七进一马2进4

        优点:巡河炮局,借闪击以抢先布置,巩固前哨,遥应主力。缠角马局,以相口为马之据点,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妙用甚多。

        缺点:巡河炮局,缺乏正面的攻击精神,布置线虚弱,相、马易受牵制。缠角马局,在未达到据点之前,最碍布置。”

        吴永麟说完之后,眼中冒着花的黄妙灏并没有能完全记住,只是一旁的叶知秋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了,突然冒了一句:“吴大人,应该还有残局的解法吧?”

        吴永麟给了叶知秋一个赞许的眼神,继续说道:“中局会战,胜负已判然者,战事即告结束。若杀伤相当,强弱甚微,三五凋零,平分战场,势须另行部署,再一决之,是谓残局,其要略有二:

        (一)须知杀、和定法。残局为最后之决斗,故杀须定杀,和须定和。例如,单车破士相全,破双相、马,破双士马等;单炮制孤士,制孤象等,何者可杀,何者可和,皆有一定之例,虽有作者,莫能或易。必析其理而明其故。庶几成竹在胸,前乎残局之攻杀,有所准绳;终乎残局之决赛,不至功成垂败也。

        (二)须得调度之宜。残局之易在子少,残局之难在路多。路多,则每子之活动范围加大,筹算不易准确,而强弱势微,稍纵即逝,倘有失着,每难挽回。故一点一线,必较尽辎铢,一先一后,必析入微茫;彼此相持也,以闲着待之,无懈可击也,以扰着乱之;攻不忘其所守,守不忘其所攻,动静以时,轻重勿失。凡此者,皆调度之宜,非仅残局为然,而以残局为尤要。

        相传僧繇画龙,人有点其睛者,破壁飞去。自《战员的分析》至此画龙告终,鳞爪毕现矣,继此更一言点睛之术。”

        “吴大人,小的这里有个不情之请,斗胆和大人对弈一番。”

        看着对方盛情难却,吴永麟作了一个请的姿势,叶知秋一脸童稚灿烂的坐在了吴永麟的对面,双方摆好‘车马相士兵’,开始了另外一番景象的厮杀。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