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十九)

第(2/2)页

残的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眼看着战争一触即发,那些被述律平扣押家眷的耶律阮将领心急如焚,都火急火燎地劝说耶律阮跟太后坐下来好好谈谈,和平解决皇位继承问题。但耶律阮知道,现在回头已经晚了,想要跟奶奶和谈,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把皇位让给叔叔耶律李胡,但这是他最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所以,他的态度也十分坚决。

        就在众臣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人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表示他愿意帮助耶律阮和述律平解决这场危机。

        这个人叫做耶律屋质,担任契丹帝国的惕隐工作,能够职掌皇族政教,协调皇族内部的关系。他非常善于谋划,很得述律平的信任,这时候正跟随在述律平左右。

        一开始,耶律阮担心耶律屋质会很难对付,就给述律平写了封信,表示愿意好好侍奉奶奶述律平,想以此来离间述律平和耶律屋质。

        述律平一眼就看穿了耶律阮的把戏,把这封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以后,毫不避嫌地说太后和耶律阮应该尽可能和谈。他说:“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开创契丹帝国,是对契丹的江山社稷有功的人,所以我很高兴为您效力。如果太后怀疑我,那么即使我想效忠,恐怕也有心无力了。现在,要是双方能够坐下来好好谈谈,那么事情也就很容易解决了,要是您不愿意,那就应该马上开战。但是,您首先要知道,一旦开战,人心动摇,国祸不浅,还望太后三思而行。”

        述律平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耶律屋质说得很有道理,一旦开战,那将后患无穷,契丹好不容易开创的盛世景象也将毁于一旦,甚至还可能让其他人渔翁得利,实在很不划算。

        耶律屋质看到述律平有所动摇,忙趁热打铁:“李胡和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不管他们谁当皇帝,皇位也没有落到别人手里,所以,永康王当皇帝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最终,述律平听从了耶律屋质的劝告,决定跟耶律阮议和。于是,耶律屋质自告奋勇,带着述律平的亲笔信,过河去找耶律阮和解。

        耶律屋质见到耶律阮以后,马上先发制人,劈头盖脸地数落了耶律阮一顿,说他没有得到太后的认可就私自继承皇位,现在又兵临皇都,要知道这契丹天下可是太后和太祖共同打下来的,他这么做怎么能得到臣民的拥戴呢?

        耶律阮自知理亏,连忙解释说自己是被将领拥立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然后又质问耶律屋质,当年太后废长立少,放着现成的太子不立,却改立耶律德光,难道她老人家就不理亏吗?

        耶律屋质的确是个称职的和事佬,如果内战搞得国家支离破碎,部落瓦解,民不聊生,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该做的事。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耶律阮能够跟述律平和解。

        耶律阮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述律平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想要打败他们简直易如反掌。所以,和谈根本是多此一举,毫无必要。

        耶律屋质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就算您能轻易击败太后,可是太后和李胡都是您的亲人,您打算怎么处置他们呢?更何况战争才刚开始,到底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是未知数。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您幸运地获得了胜利,到时候,恐怕李胡一不做二不休,也会真的把被囚禁的诸位大臣的家眷杀害。这样看来,只有议和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耶律屋质所说的话,耶律阮当然十分清楚,所以,他决定听从耶律屋质的安排,跟奶奶述律平坐下来好好谈谈,把不满都说出来。

        谈判一开始,双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耶律阮和述律平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谁都没有想要让步的意思。

        这让耶律屋质十分郁闷,于是他忍不住站出来说:“你们既然相见了,就是决定要和解了,还这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相互指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真想开战,那么何必和谈?”

        听了耶律屋质的话,祖孙二人都冷静了下来,让耶律屋质帮自己主持公道。

        这正是耶律屋质想要的效果,于是,他问太后:“当年人皇王还生龙活虎,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立太宗皇帝呢?”

        述律平马上把责任推到耶律阿保机身上,说是阿保机留下的遗旨,要求立耶律德光为皇帝。

        耶律阮虽然心里不服,但是爷爷阿保机早就死了多年了,不管是真是假,自己也没法去找爷爷出来问个清楚,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述律平的说法。

        耶律屋质又问耶律阮:“大王为什么在军中擅自称帝,甚至都没有提前通知太后?”

        耶律阮正为刚才述律平的解释不满,于是愤愤不平地说:“当年,按照礼法,应该是我父亲继承皇位,结果奶奶却改立叔叔,最后逼得我父亲远走他国,客死异乡。”

        耶律屋质马上严厉地说:“太后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人皇王背叛自己的国家,投靠后唐,难道这是一个儿子、一个皇子、一个大臣应该做的事情吗?而你身为孙子,现在却带兵攻打奶奶,丝毫没有谦逊礼让的意思,你觉得这样做符合孝敬之道吗?”

        耶律阮顿时哑口无言。述律平却心情大好,差一点就拍手称快了。

        然而,耶律屋质却没打算就这么结束,他话锋一转,质问述律平:“太后偏心,废长立幼,立太宗皇帝为帝,结果导致众人心中愤恨不平,最终引发了今天这场争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永康王固然有错,但太后也难辞其咎。您是一国之母,既然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应该及时反思自省才是,现在却跟孙子争个没完,这样下去,骨肉相残,国家瓦解,生灵涂炭,契丹亡国就不远了!”

        述律平当年跟随耶律阿保机打天下时,亲身经历了诸弟之乱,当时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契丹国力直线下降,自然十分清楚耶律屋质所说的后果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所以,她马上表示自己绝对不想看到那样的情况发生,但她此时更关心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按照她的意思,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

        耶律屋质马上表示反对,他明确表示永康王做皇帝才是真正顺天意、合人愿的事情,而且他已经在耶律德光灵柩前即位了,还有什么理由更换他人呢?更何况,按照礼法,皇位应该传给嫡长子,哪有传给弟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耶律李胡性情乖僻暴虐,完全不得人心,让他做皇帝,恐怕天下百姓也不会答应,甚至还会导致大失民心。

        述律平被他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也只好不再一意孤行。

        于是,述律平与耶律阮达成了正式的会议决定,又被称为“横渡之约”,承认了耶律阮这个皇帝的合法地位,三十一岁的耶律阮终于成了契丹帝国名正言顺的皇帝,并追封老爸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