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举兵谋反

第(2/2)页

帝的不是,而是说皇帝身侧有奸臣、有小人,他战王要顺应民意,发兵王都清君侧、正朝纲。

        而这奸臣小人就是以王淮为首,看似是将矛头对准王淮,实则谁都明白,战王这是造反了。

        因为自古谋反总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人不信、听的人也不信,但也让人说不出什么来,目的就达到了。

        而且百姓大多是支持战王的,因为拓跋睿在大峥威信远远高于皇帝,而且是大峥的保护神,他们也更加信任。

        还有一点就是华如歌出兵的理由选得也好,王淮一党不但喜欢瞎出主意,而且也真是贪官,百姓深受其害,自然想让他们都没有好下场。

        于是拓跋睿这一起兵,在舆论上并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只有朝廷那群言官骂的凶,但拓跋睿确定,等他兵临城下,最先称颂他的也会是这些人。

        自古言官中正直的人不少,但墙头草更多,根本不用理会。

        三方大军整编、征兵了这么多日子,现在除了守在边关的以外,出击的人数已经达到六十万之众。

        虽然和皇帝手中的八十万不能比,但和东夏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皇帝也派不了多少人抵抗。

        而且这次大军分三路共同进攻。

        中路是拓跋睿,两侧分别是华如歌和茅俊晏子兴,三方各二十万人,各自攻击王都防线。

        早晨发兵,消息上午传到了王都,说是有六座城池被攻陷了。

        皇帝震怒,找来文武百官商议。

        文武百官刚刚散朝回家脱了朝服,这下又得穿上,等一个个进了宫,还没等开始商议,第二道消息传了过来。

        说是反军已经拿下了八座城池。

        皇帝中午饭还没吃,闻言差点晕过去。

        怎么可能这么快?

        官员们也知道事情重要,就在皇帝让他们提意见的时候苦思冥想。

        不是没想到战王会造反,而是没想到战斗力这么强,再这么下去几天,估计就要兵临城下了。

        还没商量个所以然出来,第三道战报又到了。

        好在这不是战败报告,不然皇帝一定得从龙椅上栽下去。

        这是一份守军发来的战败原因。

        士兵在殿上朗读。

        八座城池其中有一半是自动献城的,有的是守城将领县城,有的是士兵和百姓把里面的将领杀了献城。

        还有一半根本就抵抗不住三方军队,不需一会儿便被攻克了。

        而且拓跋睿优待城池中的百姓,照这样下去,民心定然更偏向于拓跋睿。

        老皇帝听了之后愤怒的摔了桌上所有的东西,下面官员齐刷刷的跪了一地。

        “反了,都反了,朕养了那么多兵就是为了这时候让他们报效国家,他们倒是好,居然就这么投降献城了?”

        老皇帝愤怒的声音响彻御书房,下面的人每一个敢吭声的。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不单单是民心所向,更是因为皇帝抓了茅大将军。

        华盛雄之后,茅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威信非常高,部下很多忠心的将领都愿意为他卖命。

        而现在茅将军被抓,不少士兵将领都对朝廷不满,自然是要帮着战王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