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丹青先画美人图4

第(1/2)页

一万步兵面对十万精锐骑兵,竟然打出了1:15的战损,敌人死得更多,这样的战役在人类战争史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如果非要找到类似条件下的战例,恐怕也只有李陵的五千车兵同匈奴骑兵的那场战役了,然而白杆兵是没有战车可以作为屏障的啊。此战过后,秦良玉再次回到了山海关,继续为大明的百姓守着这片长城!谁又能相信她的三千石柱兵在消灭后金军数千精锐骑兵后,竟然能撤回山海关近两千人?想一想几十年后的松锦大战,十四万明军面对十万后金军的结局。秦良玉的这条归路,比洪承畴远了不止一倍吧?

        秦良玉的这条撤退之路原本不应该这么远,只因她这一路之上没有任何一个明军辽东守将给她开过城门。秦良玉和白杆兵虽然疲饿交加,也只好千里迢迢回到山海关。这就是她誓死保卫着的国人,这便是她所谓的战友们。谁说大明的末年没有超级英雄?秦良玉不正是这样的一位吗?然而在一群猪队友中间,仅仅一个秦良玉真的太少了。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这场战役的战果,可皇太极却永远也忘不了。努尔哈赤驾崩已后的崇祯三年(1630年),早已称汗的皇太极先攻榆关不入,又率十万骑兵绕道长城喜峰口,其兵锋已无人可挡、袁崇焕的爱将——赵率教率领数千骑兵千里驰援,也遭受了秦良玉相同的待遇,因为没有叫开遵化城而被多铎重兵包围在了城外,赵率教及全军就在遵化城外全部战死了。而没有给友军开门的遵化守军却向敌人打开了城门。

        遵化失陷了,皇太极连克四城,进抵北京城外。而袁崇焕率领的后续部队——万余关宁骑兵只有一路尾随着后金军,却不敢与皇太极决战,这一点并不是说明袁崇焕惧怕作战,而是他惧怕一旦战败后,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的后果。此时北京城的防御空虚,谁会希望再来一次靖康耻呢?一时间北直隶风雨飘摇、明廷大震,万民惶恐。

        京城被围,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再次提兵赴难。甚至因为国库空虚,朝廷根本拿不出给养和军饷供她出征。秦良玉仍然没有一句抱怨,而是在部队出征前,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星夜兼程,从四川一路直抵宣武门外屯兵。

        当时,闻诏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万有余,但都畏惧满洲兵的狠武,无人敢于带头出战。只有已经55岁的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不畏敌强、一马当先。石柱军人数虽然仅有数千,但一直为满洲兵所忌惮。昔日的浑河血战,让那些大辫子们再也忘不了这些身体矮小,手持超长锐矛的士兵。因此,当“白杆兵”呐喊冲杀之际,满洲兵心自发怯,最终迫使皇太极接连丢失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北京之围只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