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习武修文5

第(1/2)页

但是契约的另一部分规定,获得土地的农民,每户必须出一人加入本地团练从军,而朝廷则只发给此类团练兵基本的生活费用,朝廷还可以从这些团练中抽调精壮,继而加入正规军,但依然是只发放给他们基本的生活费用。

        这样就可以使朝廷获得几乎无限的兵员,又可以极大的降低军费,还可以扩大纸币大明宝钞的流通。此新政可以肯定的说是一举多得,所有参与其中的利益方都会从中得到好处,这样也就消弭了新政将要面对的阻力。

        在场的所有的大臣都看过了朱四的这份诏书,这些人除了问朱四一些与新政相关的细节问题以外,所有人都不再提出反对了。是的,非主流的皇帝最终获得了支持主流大臣们的支持,这是自朱四来到这个世界以来的第一次。他们曾经之所以反对,其实是在担心朱四在新政中损害到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

        士大夫对于自己整个集团的利益,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视,并一直都在默默的细心维护和争取的。只说这大明一朝,便可以拿出两个例子,明武宗正德皇帝的一次亲征,与蒙古小王子的一场大战打的蒙古人数十年不敢进犯长城,最后却被史书和士大夫们说成是只砍了几十个蒙古骑兵。

        那可是十几万人之间的大混战啊,难道真的只死了几十人?就算这不是一场战争而只是一场军事演习,也极有可能会死几个落马的倒霉蛋儿吧。

        可士大夫们在史书上偏偏就要这么写的,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明武宗其人不遵从大明历代皇帝与士大夫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的游戏规则,所以士大夫们不喜欢这个皇帝,武宗这个人就从来没有接受过士大夫们的控制和洗脑,所以武宗就不应该是一个好皇帝,他更不应该有任何的一丝功绩。

        在另一个例子中,我想要说他们也更加的不喜欢所有的宦官,只要是宦官,不论好坏,都会被同时代的士大夫们攻击。郑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当初,七下西洋的不是郑和这样一个宦官,而是一个能为士大夫们壮脸儿的文艺青年。我猜想我们也许能够第一个获得美洲新大陆,或者是非洲,最差也会得到南洋。

        当然了,我说的是也许,士大夫们是从不喜欢言战的,那是因为战争跟文臣没有太大的关系,而跟文臣有关系的战争,又被文臣之间的党派利益争斗撕扯的支离破碎。

        宦官也好、皇帝也罢,究其根源,这些身份在明朝都是作为士大夫们的利益争夺者而存在的。明朝之所以亡国,根本原因就是士大夫与皇帝两大集团之间的相互争夺,其争夺的根本就是那些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利益。最后得到了皇帝不上朝,大臣间党争升级的恶果。

        再加上宗室及贵族们对土地的大量兼并,使得平民变成了贫民,赤贫的百姓再出来造反,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经济崩溃以至于亡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