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习武修文1

第(1/2)页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战争虽然是可怕的,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春秋无义战,战端一旦开启,上哪里去评说正义?只不过一句成王败寇罢了,然而似乎人类总会把胜利者的战争目的粉饰一番,以至于几乎各国史书中记载的每一次战争的最终胜利者都能够代表着人民代表党,好像他们都曾在全人类的欢呼声中痛打了邪恶势力或者是另一个不成器的帝国。

        朱四将要面对的抉择也是如此,就算他曾经吃了一辈子的素,还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一旦最后被清廷干掉,哪怕是引颈就戮主动投诚的,他也会背上一切道德上的负债,成为一个即可悲又可恨的昏君。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是没有权利和机会为自己曾经是个好人或是圣人而辩驳的。

        朱四想要为自己书写这段历史,就需要首先为自己赢得一场场胜利。而战场上的那些胜利,统统都需要幕后的许多因素积累在一起才会达到,为了能够成为胜者,皇帝朱四在没有天时和地利的情况下,就只能依靠人和作为壮大自己武装和实力的基础。

        到底什么才是人和?在治国的角度来讲,想要获得人和,首先得让这个国家的人能活,在执政者的羽翼和包容下,人民可以获得生活的希望、生存的衣食和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所应该得到的尊重。荀子君道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皇帝朱四在离开了柳州那个是非之地以后,还是有一些明晰事理的朝臣或者散官们,相继来到了南宁,准备为朱四和大明朝做一些事情,他们这些人也在寻找着对于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能够从新振兴所需要的dá  àn。

        当然了,来到南宁想要依附永历皇帝这个拥有正统皇帝身份的臣子们也并非各个都是赤胆忠心的,可毕竟这些人中好人要多一些。比如蒋干昌、李开元、蔡继等人。这一批文臣的到来,让朱四得到了推行他心中所谓仁政的好帮手,而朱四心中所谓的仁政,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能够让老百姓平平安安、吃饱穿暖的度过一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少收税,少劳民。

        朱四想让天底下占大多数的穷苦人都能有饭吃,都能依靠他们自己双手的劳作而获得衣食,从此不再寄人篱下。想让这些穷苦人家获得自立和自尊,朱四那一定需要推行均田制。而任何一种全新的制度想要在一个老旧到已经糜烂的政体中推行起来,都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朱四该怎么办呢?他刚刚开始施行改革,面临的阻力就已经非常的大了。甚至于,那个曾经誓言要老死在柳州的大学士瞿式耜,也为了能够阻止朱四的改革,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南宁想要与皇帝朱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