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山雨(四)

第(1/2)页

  孟敖曹此行人数寥寥,而清潭旧城中的曹营兵马少说也有千人,众寡过于悬殊。于是,探得部分情报后的孟敖曹审时度势,果断选择了撤离。城中曹营亦派出数十骑追赶,但始终未能接近,后亦回返。清潭城距离枣阳县城六十里,孟敖曹疾驰过半,中途在舂陵旧城暂且落脚,却遇到了韩衮。
  比起破败的清潭旧城,始建于汉代的舂陵旧城虽然历史更悠久,但因距县城较近有着屏障之利,反倒修缮更加完备。孟敖曹汇报了清潭旧城的军情后方知韩衮原来也已经得到了南部消息,来舂陵旧城就是为了为阻敌而提前做准备。
  “统制,主公知情否?”纵马狂奔三十里,一路颠簸的孟敖曹早是满身大汗,与韩衮并肩步上舂陵旧城的城墙,整个人湿漉漉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
  韩衮目光如炬,凝视南面的重峦叠嶂道:“我出后乡时已差快马递送急报,想现下主公应当也收到信了。”又道,“后乡留了二百骑由老廉镇守,这舂陵城地势紧要,又有城垣防备,我之见,是最佳拒敌之所。”
  舂陵旧城地处大洪山北麓,乃自南向北从山区迈入平原的重要通道,若罗汝才等流寇接下来由大洪山脉中的清潭城一线北上,那么舂陵城便是其必经之路。眼前的旧城城垣周长不到二里,且高度不足一丈,但若合理利用,防御效果同样不可小觑。
  “剩余八百余名兄弟,我都已带来舂陵,人人均携有五日粮。此城小,守之不难。且我军为马军,机动迅捷,敌寇想绕城走弃我军于不顾亦难安心。”韩衮肃声道,寻即问,“老孟,清潭城是曹操老营的人?”
  孟敖曹应声道:“不错,我走马粗粗看过,俱为骁骑,甲胄完备。谅其他营头亦难有此规模的精骑。游骑看到了旗号,估计是李汝桂与王可怀俩点儿。”
  韩衮点点头,不吭一声。他亦曾为流寇,心知流寇中最精锐的部队往往是大掌盘子的老营亲兵,而这些老营亲兵又基本皆为装甲铁骑。看一家流寇实力如何,不看其步卒数目,只看其精骑多寡是普遍常识。
  罗汝才作为当世仅有的几名巨寇之一,本身实力自然强横,要不也实难压服手底下那大大小小的无数营头。人尽皆知,其精骑分五营,由朱养民、李汝桂、杨承恩、杨金山、王可怀五将分别管带,马军五营之上,又有心腹赵应元总揽老营马步军,叔父罗戴恩、外甥王龙则为其臂膀,这些人辅佐罗汝才构成了曹营最为核心的团队。倘此番攻占清潭城的只是依附曹营的余部杂寇,韩衮其实并不担忧,但李汝桂、王可怀引兵之事几乎板上钉钉,那便说明,曹营此次是铁了心要北上与赵营见个真章。
  “五日粮......够吗?”孟敖曹心绪难平,看着城墙下鱼贯来回的飞捷营骑兵们,胸盔随着急促的呼吸不断起伏。
  韩衮面色弘毅,道:“即便不够,仅仅我营独守此城,也绝难支撑五日以上。”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鹿头店赵营中军大帐,赵当世挥手,让来禀军情的飞捷营兵士退下。
  “早前我就猜到,曹操个腌臢破落户屡次滋扰承天府为的是北上,如今趁着左家军回河南、石屏营来枣阳的当口儿,贼心不死,又偷摸着来了。”帐中数名赵营高级军将均在,侯大贵首先嚷了起来。
  徐珲也道:“曹操碰壁了几次,倒也学乖。晓得派别部重返河南,行那调虎离山之计。”
  七月间,有大股流寇从湖广进入河南,肆虐信阳、罗山等地,当时官军猜测很可能罗汝才走承天府不成,复回河南。为防止曹、回两巨寇相合,河南总兵张任学、援剿总兵左良玉等都会兵进剿,总理熊文灿也督军叶县,令苗有才、孙应元、黄得功等支援。然而,看似声势浩大的“曹营再入河南”,实则乃罗汝才想出的计谋,这支流寇的主体也不过顺义王沈万登等杂牌
  部队,人虽多,战斗力则极为低下。最终,纵使沈万登等无奈投降,但官军也觉察到了异常,可反应过来却是迟了,罗汝才已趁着官军注意力转移的空当,再次率领主力部队由承天府北上。
  “曹操罗汝才素以狡黠著称,楚、豫官军这次疏忽大意,倒是被摆了一道。”郭如克似笑非笑道,“熊大人兴师动众,把家底都翻了出来,到头来劳师费饷,徒增笑耳。”
  赵当世说道:“骄兵必败,左良玉等屡战屡胜,难免生骄傲自满之心。这一遭战术上虽胜,战略上却是一败涂地。曹部能冲破枷锁,再度北上,如游鱼入海,往后不知还要多花多少工夫才能再度将之钳制。”
  侯大贵笑笑道:“还好,亡羊补牢不算晚,有我赵营在,这漏子还能及时堵上。”随即又道,“不过一个曹操,咱们打点起精神也不怕他。”
  “老侯,此言差矣!”侯大贵才说完,赵当世忽然如此道。
  “差矣?主公何意?襄阳府除我军之外,尚有别部官军,几地互为奥援,他来就是入了天牢,进来容易出去难!”侯大贵不解道。
  赵当世这时环顾众人,朗声道:“各位,今番局势并不简单,切莫拿大轻视。韩统制派人来前,庞指挥同样送来了情报,称北面唐县流寇有异动。而今盘踞在唐县的乃是回营,此二营相隔数百里却能在一两天内不约而同动作,想必私底下早便勾连,联合行事。彼等既然对我营早有图谋,我等亦不可等闲视之!”
  此言一出,帐中议论声顿起。侯大贵脸色一变,身子往前一倾问道:“西营可有动静?”
  赵当世摇摇头:“西营尚无。”
  侯大贵轻舒口气,嘟囔一句:“唐县在北,清潭城在南,敌从两面来,我营腹背受敌。”
  帐内渐渐恢复安静,赵当世思忖片刻道:“两个月前,回营等就已开始向唐县集结,至日前探知,老回回、革里眼、混十万三营总计流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