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世胄(二)

第(1/2)页

不出意外,有关朱常法的前因后果一出口,连同赵当世在内,帐内所有人一时皆愕然震惊。杨招凤叹一声道“只是,属下不才,于路给枣阳县的巡捕弓手们撞见了,两下起了争执,杀散大半,然而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

        昌则玉一捋长须,凝眉道“兼任枣阳县巡捕官的是褚犀地,如此一来,怕有隐患。”

        穆公淳则道“隐患虽有,却不大。枣阳附近多有流匪强人出没,没有物证,只凭逃兵的一面之词,褚犀地恐怕还没那么大手段直接就将我赵营钉在板上。”

        杨招凤面有惭色,低着头道“属下办事不力,请主公责罚。”

        赵当世道“这事现在难说功过,我不罚你也不赏你。”转头问向昌、穆二人,“二位先生以为,这朱常法于我军可有用途?”

        昌则玉先问杨招凤“沿路你等身份可有暴露?”

        杨招凤道“未有,他三人被捉后就给蒙眼堵嘴,我几个相互交谈以及与枣阳弓手的对话,都在远处,不会有任何泄露。”末了补上一句,“但那姓朱的小子鬼灵精,怕是能猜出我几个就是与他同桌饮酒之人。”

        赵当世对昌则玉道“老孟是行家里手,凤子亦是把细的人。这点先生无需担心。”

        昌则玉说道“你们本意可是想靠着这朱常法去敲诈襄王?”

        杨招凤应声道“起初我实没料到他是王爷世子,也是后来才知悉。”

        昌则玉摇摇头道“若他是寻常官宦子弟,要求赎金并无大碍。但正因他是襄王之子,恐怕这求财之事,便没那么容易了。”

        杨招凤不解道“此话怎讲?”

        昌则玉回道“很简单,襄王爱子陷于贼手,他必会通报朝廷,也必将引起朝野以及襄阳上下极大关注。如今襄阳府内势力千层万绪,远不是我营短时间可以捋清。即便我等再三掩饰,来去之间变数过多,只怕到头也难免暴露。一旦暴露,我营与朝廷便再无信任可言。届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弊远胜于利。”

        赵当世点头道“不错,我营新附方兴未艾,正是如履薄冰的紧要时刻,不可冒此风险。想以朱常法行当年汉中故事,目前而言不是时机。”

        杨招凤听罢二人言语,立马单膝跪地,拱手于顶道“杨招凤自以为是,贸然行动。为我营招致凶险,实有过无功,再请主公责罚!”

        赵当世将他扶起来,嗔怪道“你这凤子,心眼太实。我头前已经说了,这事暂且不论功过。这才多久,我难道就要翻脸?我姓赵的岂是这种摇摆不定、气量狭小之辈!”

        杨招凤红着脸默然而立。赵当世问昌则玉道“依先生见,咱还是尽快将这朱常法送走为好?”

        这边昌则玉还没回答,那边穆公淳先横插一句道“主公,属下认为,朱常法未必不能利用一二。”他虽名义上与昌则玉分列左右军师,但无论旁人还是他自己,都感觉得到,昌则玉明显更受赵当世信赖。此前他一直自觉受到昌则玉压制,难以表现,这时候,趁着适才赵当世等人交谈的空当,他脑筋急转,竟而真的想出一个妙招。

        赵当世素知穆公淳与昌则玉迥异。如果说昌则玉走正道,着眼全面,四平八稳。那么穆公淳就是专攻邪巧的高手。赵当世也曾在私底与他人的对话中用“昌先生我之子房,穆先生我之陈平”之语来形容二人在他心中的角色定位。

        赵当世悦色道“穆先生有何高见?”

        穆公淳淡淡一笑道“主公须知,我用朱常法,不在公,而在私。主公恕罪,好让属下斗胆再加一句此私,即主公之私。”

        赵当世疑惑道“我之私?”再一想,忽而心头一震,结舌道,“难道是”

        时帐内人数屈指可数,穆公淳得赵当世授意许可,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计策。话音方落,赵当世颜舒气定,似乎有千斤重担一扫而空之感,杨招凤与周文赫则径直笑着恭贺起了赵当世。就连一向自负的昌则玉,看向穆公淳的眼神里比以往也多了几分赞意。

        “此事虽邪,却无险,可行。”昌则玉微微点头道。

        穆公淳笑道“属下为主公鞠躬尽瘁,亦只能帮到这里。其余诸事,还看主公造化了。”赵当世御下刚中带柔,平素里很能与军将们打成一片,所以即便如同穆公淳这样的儒生,在与他熟识之后,也不会太过拘谨。

        赵当世尴尬笑笑,想说话又不知是该夸人还是骂人,与他大眼瞪小眼过了许久,方才憋出一句“个狗日的”

        昌则玉难得也笑了一会儿,笑过后脸色一正道“主公,既然穆先生献上妙计,属下也锦上添花,将刚刚想到的一计奉上。”补充道,“如此,利用这朱常法,不止于牟私,或许亦可利于公。”说着便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出。

        赵当世听了,思忖片刻道“昌先生所言可行,不过事在人为,进展是否真能如我等所愿,还需慢慢推敲。”

        昌则玉点头道“若此事顺遂,则我军‘广结援’与‘顺朝廷’二方略,皆有所成。”转而微笑对杨招凤道,“杨参军,现在看来,这朱常法对你该更偏于功绩。”

        杨招凤也轻快一笑“望承军师吉言,能捞上一笔功劳嘿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