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粤语院线

第(1/2)页

贺岁档这个名字的出炉,其实还是在香江电影的黄金八十年代,由新艺城那伙人正式提出来的。

        然后,就被电影商们一顿热炒,迅速风靡了电影圈。

        不过在八十年代以前,什么新年档暑期档之类的,其实早也已经出来了。

        但是在1951年的现在,这些档期,对不起,通通没有……

        为什么?

        就是因为前文提过‘七日下映潜规则’啊!

        想想后世的贺岁档暑期档,为什么这么火热,就是因为有五六家片商,一起争这么一个来月的排片资格,结果打得狗脑子都快出来了,热闹啊。

        争得好了,一部片子连续一个月大卖,那不得大发特发了。

        那还不得赶紧砸钱,使劲地宣传。

        火!火!火!

        而现在呢……

        你你你……你们几个都别争了,一个月呢,全够上映你们的片子了,不用争。

        再说了,这个院线排不完,不是还有另外几条院线嘛。

        大家不用争哈,和气生财!

        一个不用争的档期,能有什么火药味,还不是跟往常一样。

        或许你说了,不是还有那么多粤语残片么,都知道那个时间好卖一点,怎么会不争?

        前文也说过了,其实很多粤语残片,都是直接卖给一些电影院老板,来填充影院闲暇时间的片库的,根本不存在抢档期的情况。

        再说了,你花四万左右拍个残片,还得再花万把块去找个粤语院线交包底费,然后一条院线宣传费还得几千……

        然后算算,嗯,得十多万票房才能回本。

        你要是不急,等放映个一轮二轮三轮乃至好多轮,兴许也能赚到十万块票房。

        但是,拍粤语残片不为了赚快钱,你是疯了么?!

        所以这年头的粤语残片,要么直接卖戏院老板充片库,要么质量更差的,人家填片库都不要,就找个单独的粤语戏院,交个几百块的包底费,草草上映了了事,能骗多少是多少,基本都不上院线。

        当然,也不是没有上院线的残片,那起码都是质量好一点的,知道自己底子的。

        但是这样的残片,能有多少?

        能经常上院线的,也就西语片、国语片和精品粤语片了。

        西语片不说,这每年的国语片和精品粤语片,能有多少?

        寥寥无几。

        所以在这些档期能打起来就见鬼了。

        前文曾提到过,这年头的粤语片院线,有四条。

        分别称为:中央线、太平线,新世界线,还有金国线。

        这些院线,跟后世的嘉禾院线挺像,都是以某几家院线为首,然后其他戏院以加盟的形式加入,然后共同行成一家院线。

        其中中央线,以位于皇后大道中的中央戏院为首,辅以国宝戏院、永乐戏院、宝声戏院等五家,组成一条院线。

        而太平线,顾名思义,则是以太平戏院为首,由国明、好世界、光明等六家戏院联合而成。

        第三条新世界线,旗下有新世界、香江、新华、北河、油麻地等七家戏院。

        不过其虽然名为新世界,但整条院线的权利,却掌握在占了院线一半戏院数目的邵氏父子手里,可直接称为邵氏院线。

        至于第四条金国院线,旗下由金国、国民、新舞台等六家戏院组成。

        这四条院线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央线和太平线,只参与电影的发行与上映;而邵氏院线和金国线,却还参与一部分的电影投资制作。

        其中金国线的老板关家佰,更是亲自成立了一家名为大成的影业公司,专门为自家院线拍摄电影。

        只是现在,已经年约六十的关家佰,却很是有些生气。

        “你再说一遍!”

        “怎么可能着火?”

        “你们这些人是怎么办事的。”

        “饭桶吗!”

        “……”

        金国大厦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关家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时对着站在他旁边的中年人怒喝一句,气的是满脸涨红。

        “爸——,这事真的不能怪我们。”关志城有些无奈,硬着头皮道:“谁会想到胶片库的空调机好好的,忽然就短路了呢。”

        哪知听了儿子的话,关家佰更是生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