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张翠瑛

第(1/2)页

“水珍本家姓赵,原叫赵水珍,不过她自幼丧母,所以父亲便将她寄养在了姑姑家里。”王元龙一边远远地瞧着来人,一边细声解释道:“又因着姑夫姓陆,所以改了个名字叫陆惠瑛。”

        “她小时候跟朋友去艺华的摄影棚看拍电影,没想到被艺华的老板严春堂一眼相中,由此踏入了电影界。当时艺华的古典美人张翠红正值声隆,严老板见着这小女孩跟着张翠红有着几分相似,便给她给了个艺名叫张翠瑛。”

        “张翠瑛?”

        杨秋呢喃了一句想了想,最后还是摇摇头一无所获。

        “呵,有时候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内地长大的,怎么连魔都的电影圈是一点也不知道。”王元龙看着杨秋叹了口气,恨声连连地道。

        杨秋斜了他一眼,直道:“我在内地那会,不怎么喜欢看电影。”

        “……”

        王元龙被噎了一句,抬眉疑道:“那你那会喜欢干什么?!”

        “听相声。”

        “相声?”王云龙楞了一下,随即扒拉着杨秋的胳膊问道:“是听马三立耿宝林的,还是侯宝林郭启儒的?又或是更老的刘德智焦德海?”

        杨秋嘴角微微一抽,瞧着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王元龙,瘪嘴道:“都不是,我听郭德纲于谦的!”

        “……”

        王元龙见杨秋说得一脸真诚,竟也不怀疑这两个名字有假,只是他皱了眉头想了半天,脑子里却始终一无所获。

        “郭德纲于谦是哪两位大家?我怎么没听过?”半响之后,王元龙有些纠结地问道。

        “呵呵,那两位,都只是非主流相声演员而已,上不得大台面的,只能跑跑小场子,您老没听过也实属正常,就不必深究了。”

        “……”

        艺华影业公司,于1932年由严春堂创办,成立于魔都。

        该公司编剧审委会的头头,便是大名鼎鼎的田汉。

        从成立之初起,艺华公司便立足于精品电影的摄制,一连拍摄出了《中国海的怒潮》、《民族生存》、《生之哀歌》、《黄金时代》、《凯歌》等几十部进步影片。

        更为难得的,是这家电影公司还捧红了不少电影明星。

        比如李俪华的成名,便是因为艺华拍了那部和周旋打擂台的《三笑》;比如上面提到过的张翠红,也是因在艺华主演古装剧而成名;还有站在杨秋身边的王元龙,他那‘银坛霸王’的外号,便是在艺华拍了《楚霸王》之后才有的。

        如此优良的电影公司,照理应该发展得挺好的,可惜1941年魔都沦陷,艺华也被迫结业。

        沉寂九年之后……

        于1950年的年中,严春堂之子、小有名气的导演严呦祥,倒是在香江重新起建了艺华电影公司,可惜曲终人散物是人非,艺华再也不复以前的盛况。

        现在的艺华影业,每年也就只出那么一两部电影,早已沦落为了一般的电影公司。

        而一直到艺华41年结业之时,李俪华、张翠瑛都是艺华的电影演员,两人还合作过《新茶花女》、《玫瑰飘零》、《复活》等影片,及至艺华结业后,两人又相继合作了《凌波仙子》、《秋》等好几部电影。

        两人同出一门,又合拍了这么多电影,熟识程度也就不用多说了。

        不过张翠瑛此人虽然拍的电影也不少,但基本都是些二流角色小配角,不甚出彩,唯二主演过的《学府风光》以及《黑衣盗》,也反响平平,始终没让她红起来。

        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张翠瑛见事业无望,便息影嫁了人。

        只是不知道此时,为何又出现在了香江?

        李俪华的人气不低,童月涓又是此次庆功宴的女主人,自然是惹得周遭一众人等前呼后拥,走的那叫一个缓慢。

        三女一顿招呼间,李俪华往杨秋这边瞥了一眼,忽然只见得脸上一喜,便引得旁边的张翠瑛径直行了过来。

        “杨老板!”

        中间还隔着两个席位,李俪华便抬手招呼了起来。

        兴许是知道了杨秋要建院线的消息,李俪华的称呼此刻倒是有些生份起来,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