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谁堪为天子?

第(1/2)页

今日李氏园外很热闹,因为向来行事低调的代国公李靖,居然破天荒大开中门迎人入府,而且走进去的还是个俊秀少年郎,这让附近老百姓们议论纷纷,都在探究这个少年郎的根底。

        李氏园外热闹异常,院内却寂静悄然,在书房当中,也只有李靖和刘平安两人相对而坐。

        李靖今日一身道袍,神采奕奕,指着墙上悬挂的《把酒问月》一诗,笑道:“这首诗,某很喜欢。”

        刘平安恭敬道:“国公喜欢便好,平安今日还有一物献于国公。”

        李靖忽然道:“你是如何称呼懋功的,便如何称呼某吧。”

        “李叔。”

        李靖哈哈大笑,畅快道:“你的本事某已经见识过了,懋功与我信上也写明了你断高士廉、唐俭二人仕途一事,政事堂昨日已经通过了召高士廉回朝任吏部尚书的决议,唐俭近日也是声色犬马,懈怠政事,你说的不错,唐俭辈贬官之日就在眼前了。”

        “但,某还是想问问,你当日诗会之后为何拒绝了蜀王招揽?”

        刘平安沉默。

        当日诗会结束后,蜀王李恪亲自唤他饮乐,处处礼待于他,但是当李恪提出招揽想法时候,刘平安还是婉拒了。

        刘平安为什么拒绝李恪?

        原因简单的很,李恪当不了皇帝,跟他混,绝壁没有好下场。

        正在刘平安犹豫要不要直言的时候,李靖淡然道:“直言便是,某也想知道你觉得谁堪为天子。”

        刘平安身躯微震,他没想到李靖上来就问这般诛心的问题。

        谁堪为天子?

        瞧这气魄,到底是朝堂宰相,自己辛辛苦苦为了一个官身拼搏,人家却已经谋算到下一任天子了,刘平安感慨不已。

        稍稍组织片刻语言后,刘平安抬头道:“李叔,蜀王做不了天子。”

        “理由?”

        “身怀前隋血脉,非嫡子,此两条理由便已足够了。”

        李靖微微叹息,刘平安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身兼两朝皇室血脉的确是贵不可言,李恪的血统高贵千年罕见,但这却也成了他的枷锁,若是立他为太子,将来臣子们又该如何看?

        更不要说天子和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了,天子自有嫡子三人,无论如何这个皇位也落不到李恪头上,再加上一个虎视眈眈的长孙无忌,外甥就是半个儿,他也不能容忍李恪做太子。

        凭李恪现在手中的棋,除非他将来造反,否则皇位没有任何落到他手的可能性。

        “那你是认为越王李泰可为天子了?”李靖闭口不提太子承乾,好像他忘了承乾才是帝国真正的储君似的,但其实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早就看出李承乾非人君之相了。

        想做天子需要千百种机缘,做不了天子却只要一条理由便够了,去年李靖偶然间得知太子承乾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上朝的时候满嘴忠孝之言,退朝后却与一群纨绔子弟处处亵狎,如此表里不一之人,怎能当天子呢?更不要说去年还患了足疾,如今走路都踉跄的太子,实在是没有天子气度。

        面对李靖的提问,刘平安沉声回答道:“李叔,越王类汉王,却不似晋王。”

        李靖骤然眯起双眼,右拳下意识就攥紧了。

        他听明白了。

        刘平安提到的汉王自然不是天子第八子汉王李贞,而是指前隋的杨谅,晋王指的则是隋帝杨广。

        李靖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竟然没有发现,如今诸皇子的局面与前朝这般相似。

        前隋时候,汉王杨谅深得文帝宠爱,他的封地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共有五十二洲,与如今身兼扬州大都督和越州都督,封地多达二十二洲恩宠备至的皇四子李泰何其相似?

        前隋太子杨勇耽声色、狎群小,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这般评价放在如今太子承乾的身上依然适用,两人的秉性更是有六分相似。

        而如今被朝臣们评价为“聪敏绝伦”的李泰,显然没有当年俭约朴素,善于伪装的杨广低调。

        想必这也正是刘平安评价李泰不类晋王的原因罢了,拥有与杨谅差不多的宠爱,却没有杨广那般老谋深算,从小就表现的极为聪慧出尽风头,将来怕是只会重蹈杨谅的覆辙。

        聪明人说话,点到即止便好,在刘平安分析过后,李靖对于谁堪为新帝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不过到底如何,还是要等个十年啊。

        李靖轻笑摇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