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多少英雄豪杰都做了土

第(1/2)页

刘平安伸了个懒腰,慢悠悠的走回房,忽然瞧见了桌子上一封书信,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

        当日和李绩会面的时候,他曾经嘱托自己来到长安,务必要去拜见李靖啊。

        差点还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刘平安捏着信,问道:“月心,你说我去求见李靖的话,带些什么礼物好呢?”

        李靖和李绩差不多,两人都是位极人臣,家里不缺什么奇珍异宝,金银能买到的物什意义不大。

        赠诗是好选择,可是《出塞》已经赠给李绩了,再赠军旅诗给李靖就很尴尬了,比《出塞》强的话,李绩难免有芥蒂,比《出塞》差,李靖说不定又会不高兴。

        就算他们二人不在乎这些,但诗传出去总会有人评比,被说些闲言碎语就不好了。

        所以刘平安一时间犯了难。

        听到李靖这个名字,袁月心猛然一颤,下齿咬唇,沉默半响。

        但她终究还是抬起头了,挤出一个笑容,抿嘴道:“郎君有才华,不如继续赠诗,但是军旅诗却不能送了,不如改赠写酒的诗。”

        刘平安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样,只是思索。

        写酒的诗?

        “为何?”

        袁月心歪头笑道:“因为代国公好酒,长安满城皆知呀,郎君已经赠予绩公《出塞》了,不适合再赠军旅诗了。”

        刘平安闻言点了点头。

        李靖身为名将,好酒自然正常,只是....

        “这样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太轻视李靖了?”刘平安无奈一笑。

        比李靖差一等的李绩都能被他夸成堪比卫青的名将,到了李靖这里却赠写酒的诗了,传扬出去,别人还以为他无视李靖的功勋呢。

        袁月心嫣然一笑,柔声道:“郎君多虑了,代国公和曹国公不同,他现在不能高调。”

        不能高调?

        刘平安思忖片刻,恍然大悟。

        李靖和李绩的确不同,李绩偶尔高调一次,是因为凭他的功勋理应位列朝堂,却镇守在了并州,难免心里有怨气,他需要时不时的在李二陛下面前刷一次“存在感”。

        而李靖就不一样了。

        李靖在去年七月由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射,成为了有唐一代,第一个出将入相的大臣。当然曾经任职过尚书令的李世民也是出将入相,但人家毕竟是皇子,没得比。

        史书评价李靖成为宰相后的表现,用了那么一句话——“恂恂似不能言”。

        意思就是李靖几乎成了一个哑巴,鲜少在朝堂上发表他的意见,时不时的还爱装个病,三天两头肚子疼腿疼啥的,活的就像一个六十岁的普通老叟。

        李靖那么做的原因,有些类似于当年向始皇帝讨要田产良宅的王翦,都是想自污罢了,功劳和名气太大,只能这样减少帝王的忌惮之心。

        事实证明李靖的做法是对的,比起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等人,他的下场要好太多太多了。

        刘平安笑着点头,是了,在这种情况下,宣传李靖好酒的毛病,的确比宣扬他的功绩来的更让李靖舒服。

        “秦叔,月心,走,咱们喝酒去。”

        秦厚走出房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纳闷道:“一大清早的,郎君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