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曹操与袁绍

第(1/2)页

“孟德可是要走了?”袁绍问道

        “正是。”曹操点了点头。

        “欲往何处去?”

        “去投扬州,征募兵卒,再讨国贼。”

        曹操的话并没有什么保留,这就是他的打算,他这次参战一共有六千士卒,数次交战之后,还能继续打仗的已经只有三千多人了,连番大战不是死就是伤,对他来说损失很大,当然这不包括卫兹的五千人,那毕竟是张邈的兵马,人家早已说明了是助,而不是送,他准备到扬州去募兵,他和现在的扬州刺史陈温,以及丹阳太守周昕关系都不错,去招点兵马不是什么问题。

        “哈哈,倒是像孟德一贯所为,急公好义,真豪杰也。”袁绍听后大笑道。

        “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尔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顾行忘利、守节仗义,但以此寄六尺之躯!”曹操对袁绍的大笑,故作不满道。

        “孟德欲效贾生邪?”袁绍对曹操的不满不以为意。

        贾生本名贾谊,是汉书中少有的单独列传的人物,就连卫青霍去病也是二人合传的,由此可见这贾谊在汉书作者班固等人心里的分量。

        单独列传代表了极大的荣耀和认同,三国志单独列传的除开孙坚曹操刘备外,只有诸葛亮和陆逊,后汉书里单独列阵的也寥寥无几,例如马援,马腾的先祖,杨震,杨彪的先祖,等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董胖子也是单独列传的,当然这不是为了让董卓流芳百世,而是为了让他遗臭万年。董卓如果知道的话,只会对此嗤之以鼻,神马玩意儿。

        但这还不是贾谊真正让人惊叹的地方,更值得佩服的是,贾谊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当然不是佩服他命短,而是佩服在这短短三十三年内,贾谊就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辉煌无比,让自己的才学受到世人的敬服赞叹,并且名留青史,这一点很能从侧面证明贾谊的能耐,所以袁绍的话并不是贬低曹操,而是恭维对方。

        事实上就连太祖,都有一首七绝是写贾谊的,第一句就是“贾生才调世无伦”,说得就是贾谊的才华当世无与伦比。

        “国之桢干,吾之典范。”曹操听了袁绍的话,一脸傲然道。

        “哈哈哈,不愧是曹孟德!足下之言,深得吾心,绍当深思之。”袁绍比了个大拇指,夸赞对方。

        他袁绍要称霸天下,当然也需要拉帮结派,而曹操这个从小玩到大,又聪明能干的家伙,自然是最好的对象,他当即面露佩服之色,表示自己对曹操的话感到十分深刻,愿意深思自己的不足。

        曹操自然是故意这么说的,他对袁绍了解比较深,他的做法更能让这个自诩气量非凡,喜欢礼贤下士的袁绍,摆出一副虚心的姿态,能很好的缓解,两人之前所产生的不愉快。

        二人颇有默契的对之前的不快,只字未提,反而谈的十分投机,时而大笑,时而大骂,在外人眼里,简直是一对情比金坚的挚友。

        畅谈许久之后,袁绍也和公孙瓒一样,突然说到了天下大事,当然袁绍不会像公孙瓒那样,摆低自己的姿态去虚伪请教,反而像是在考较。

        毕竟这种时候正是他袁绍,显示自己鸿鹄之志的时候,曹操这样的鹰隼,自然是该到他的手下听用了,至于其他雀鸟,直接扫灭即可。

        “今讨董之事未竟,却逢诸侯离心,盟内离德,眼见大事不成,尤为可叹、可恨,痛哉、惜哉,董贼未灭,凶威日盛,纵观天下,当据何处,与之争锋?”袁绍问道。

        “足下之意,以为何如?”曹操不答反问。

        曹老板深谙,一定要让领导先发话的道理,满足了袁绍想要在自己面前,表现一番的想法。

        袁绍于是很是自得的说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西向可击董贼,南向可争天下,可以成事乎?”

        曹操点头说道:“本初之言,合乎大势,操佩服之至,假以时日,海内皆以本初为首,称雄天下,计日而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