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逃离与追击

第(1/2)页

..  ,虚拟三国之品评天下

        “启禀太师。”李儒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了进来。

        董卓这几日,相国也做腻了,于是又换了个,坐上了太师。

        如果是相国是最大的官的话,那么太师就是超然物外了,就算皇帝要让太师做事,也得恭敬的说个请字,而不像对官员那样的吩咐,当然这是按古礼来说的,董卓此举是自比姜太公和闻太师。

        “何事?”董卓正坐在书房,仔细的看着一封书信,面色全无表情,只是眼神十分深邃,神色全无平常的粗枝大叶。

        “长天与曹操二人率领部曲,挟持弘农王离开了洛阳。依属下之见,此二人想必是要另立朝廷,与太师抗礼。”李儒凑到书桌前对董卓小声汇报。

        “哦?何以见得?”董卓没有抬头,继续看着书信,随口问道。

        “曹操此人胸怀天下,大气非凡,素有英雄之志。而长天更是异人魁首,行事无所顾忌。此二人若是在洛阳为官还好,一旦离开洛阳,不啻于纵虎归山,遗患无穷。将如蛟龙入海,必卷潮而回。若此二人合力,则太师的江山社稷永无宁日。再者那日在殿上,长天曾对弘农有言,男儿丈夫,当流血不流泪!此语正是要让弘农王对太师心怀恨意,足见其心当诛!”

        董卓听后仍然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一直在等董卓回复的李儒,偷偷抬头看了看董卓,见他没有反应,眉头一皱再次说道。

        “相国,以属下之见,当派大军追击,剿灭二人,更可以将弘农王除灭,将此责推与长曹,对外只言二贼叛逆,挟持弘农,意在谋反,太师派兵平叛,二贼禽困覆车,逼死刘辩。而太师则是扶危社稷的忠良。”李儒再次说道。

        董卓终于抬眼,看了看李儒,说:“被先帝封为汉室忠良,受先帝托孤的无垠是奸邪,废立汉帝的老夫是贤良?汝觉得此话谁人会信?”

        “这。。”李儒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何须人信,无非是大义名分罢了,再说谁赢了谁就是对的,董卓不可能不懂这些啊?

        “老夫在西凉时,只求安居一隅,据守自保。现今到了洛阳,倒也回想起了少时亦曾有过的雄心壮志。”董卓说到这里笑了笑。

        “那,太师,要不要追?”李儒试探着问道。

        “你说呢?”董卓看向李儒。

        “当倾力诛除二人!”李儒厉声道。

        董卓平静的看着李儒,不过这次李儒没有退缩,反而和董卓对视了几眼,良久之后董卓微微点头,挥手说“嗯,去吧。”

        “诺!”李儒大喜过望,转身便走。

        “慢。”董卓又缓声说道。

        李儒回身看向董卓,有些不解。

        董卓再次看向了手中的书信,脸上还有些微笑,而这封信正是长天写来的。

        “董公大鉴。自讨黄巾以来,多蒙董公厚爱,恩宠有加,无日或忘。小子常想,日后定要挟万千大势,以无敌之姿,立于董公身侧,助公欺行霸市,无人敢惹,便是纵横天下,亦无不可。谨以此报答公之厚恩。

        然,天下之事,不得尽如人愿。董公自有称雄意,长天亦负争霸心。再者,先帝托孤于长天,某自问虽无才德,却非食言而肥之人,此长天所以力保弘农周全也。弘农若久居洛阳,必为董公麾下所趁,今当助其远离京畿,谋得一世平安。

        事与愿违,实乃势之所趋,非人力可夺,此长天于西凉所以答董公之“会”也。

        乱世将至,群雄并起。以长天度之,天下英雄,止于三人,天下第一,首推董公,其次孟德,再次玄德,余者碌碌,不值一提,若能与当世英雄对决疆场,实乃长天生平之一大快事也!

        董公,长天走了。今日一别,他日,必于沙场再见!待得那时,长天必倾全力,与董公决一胜负!

        请董公恕长天不告而别,非是不愿,实是不能,望公,见谅。”

        董卓再次看完一遍后,久默不语,一边的李儒却等得心焦,正待开口催促时,董卓发话了。

        “洛阳城中,皇亲国戚甚多,坐拥财宝无数,而我大汉却遍地饿殍,此乃为富不仁也。着令李傕,不避高下,查抄洛中贵戚、室第,罚没家产,以充军资。令樊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