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 尽其所能鏖战酣

第(1/2)页

  前线士卒在填埋了护城河之后,陷阵军并没有立刻展开攻势,而有另一队士卒替换了上去,他们的手中不是刀剑兵器,也不是攻城器械,而是木板,麻绳与铁锹等各种工具,对城头上的守军而言对城下的幽州军兵种颇为陌生,但攻城一方已然人人熟悉,工兵!如今在幽州军主力军中都有八百人工兵营的编制,现在就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用木板和麻绳以及其他一些辅助工具,工兵营速度极快的在护城河之上搭出了一道宽有五丈且极为牢固的平坦木桥,看那宽度幽州军的井阑都足以从上而过,冲车也不例外,高顺并不在乎攻击的时间,他要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到极致。而如此一来敌军只能在城头观望又打搅不了,时间一长肯定会产生一些难耐的情绪,也算是军师说过的心理战术。

  张济等人可能会厌烦城下幽州军来来去去的动作,光是如此的木桥他们就搭了三座,但高台之上管亥却是看的目不转睛,工兵在前面忙碌,陷阵军后阵是随时保持在一种出击姿态之中,不会因为敌军的表现有半点松懈。

    从开始出击到在护城河上架起三座浮桥,陷阵军一共用去了半个时辰,此时负责填河的士卒已然退了回来暂行歇息,又有两队各五百人的士卒顶了上去,城头之上张济和一众战将见状都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高顺干净利落的战前准备已经完成,接下来他必定要对洛阳南城发动攻击。这就没有任何华巧可言了,陷阵军攻坚战力如何很快就能看到。

   “井阑推上,压制敌军城头弓箭手,一曲主攻三至九号垛口,二曲冲他的大门,做好从瓮城突破之备。”高顺沉声下达了军令,虽说在幽州军的战略之中高顺陷阵军对南城的攻击最大目的是让敌军无暇他顾,可若能突破这里直接拿下敬方又何乐而不为,只要攻城他就会竭尽全力。

   十六架井阑推了上去,步卒先行过河并未立刻冲击,而是等着井阑到位,张济看着陷阵军有条不紊的举动是心中暗恨,倘若当年那些床弩还在,对方哪里能够如此嚣张?可惜床弩精巧威力巨大,却是难以恢复,现在的他也只能望陷阵军而兴叹,不到弓箭射程都缺少有效打击手段。

   待得所有井阑顺利通过浮桥,先行发动攻击的反倒成了陷阵军一方,每个井阑之上三十名弓弩手,每人携带一壶三十支羽箭,会有专门的士卒负责运送箭矢。这四百八十名弓弩手便要负责压制对方城头的箭手。制作精良的弓弩可以让他们的射程和杀伤范围比敌军大上三十步。

   三十步对于步军和骑军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弓箭手来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井阑之上的陷阵军弓弩手可以攻击到城头上的守军箭手,而后者却鞭长莫及,或是杀伤力大减

  。战阵之中便成了绝对的压制与优势,而且幽州军的井阑也经过器具所精心的设计,无论空间还是高度和稳度都给弓弩手提供了一个尽力发挥的条件。

  当日刘毅便是有言,兵法云天时地利人和,出兵司隶幽州军是为国锄奸,对方则是叛逆之举,天时大义都在前者之处。论地利火烧洛阳之后东都的防御能力下降不少,加上朗生对其优劣了如指掌,就算加上敌军守城的优势也最多就是两者共享!至于人和张济根本无从提起,此外再加上战力因素与精良器械,朗生敢于将主力集中南城可绝不是肆意妄为。

  很快南城城头的守军就开始体会到那种被动挨打不能还手的痛苦,对方弓弩手显然经过严格的训练,无论准头还是射速都有着极高的水准,第一阵射击就让对方倒下了数十名士卒,剩下的守军不由便紧贴城垛口来躲避箭矢,恰在此时高顺手中的红旗举起,陷阵军冲了上去,那时机拿捏的是妙到毫巅,看的后方管亥是连连点头,面上亦有敬佩之色。

   陷阵军有的飞燕军也有,器械营,工兵营,弓弩队,但如何在攻城作战之中将他们整合成一体发挥最大的效用?前方的高顺和陷阵军无疑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子平此时低下头来一阵奋笔疾书,随后赶忙抬头生怕错过任何的精彩,他的飞燕军是有着辅攻之责的,今日之后他便要将今日所见好好发挥,再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