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谦虚和自信

第(1/2)页

“风神,我这一曲《日出峨眉》,还可以不?”

        吹奏完了之后,苏十三等了一下,然后在直播间里问。

        【陈清风:你自己觉得呢?】

        陈清风反问。

        苏十三看到弹幕,皱了皱眉头,“应该能够及格吧。”

        陈清风的反问,让他有点心虚。

        【陈清风:让其他人继续吧。】

        没什么纠缠,陈清风便揭过了苏十三。

        似乎在说,苏十三的自评,很恰当。

        苏十三脸色有些难看。

        他对自己的唢呐技艺,可是非常有自信的。而且,《日出峨眉》也吹了好几年了,熟的不行。

        陈清风这样的反应,未免有点过分了。

        不过他没有发作。

        “老牛,你来吧。”苏十三让开了,对牛十三道。

        牛十三握了握鼓槌,如临大敌。

        他的乐器是鼓。

        鼓和唢呐不一样,我们的鼓是的的确确,由我们先人创造的。

        在远古时期,鼓就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

        《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

        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就有战鼓。

        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上古时代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而鼓皮选用鳄鱼皮,是觉得鳄鱼的凶猛习性,可以壮大鼓声。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祭祀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鼓不入五音,但是却能统领五音,与宫商角徵羽和谐融入。所以从蛮荒到现代,鼓从造物之初,便一直受到国人的喜爱,雅俗共赏。俗如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如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鼓都能统御五音。

        鼓的种类很多,牛十三的鼓是大堂鼓。

        大堂鼓,多使用椿木、色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鼓皮多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牛皮而成,平常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捶演奏。

        简单理解,就是大鼓。

        大堂鼓音声雷滚浪击,响度大,传声远,音色厚重,所以在古时,大堂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

        作为报时的大堂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

        大鼓由两根较粗的木棰敲击发音,鼓的中心发音较低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

        发声类似“东冬董冻”。

        大鼓的表现力,也是由这种中心到边缘不同的发声,来实现的。

        从中心到边缘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时就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起到对情绪和气氛的渲染作用。

        它的音响能与乐队融合,可加强乐队的低音。它还可以独奏或作为效果乐器使用,模仿雷声、炮声。

        高山响鼓,闻声百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