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风雪直播开始

第(1/2)页

陈清风的回答,虽然只是大概说下以后的预想,并未提及其中细节操作,但是也将关键之处,都说到了。

        要将圣贤经典谱写成乐曲,古琴虽然是众乐之统,至德之器,但也仅仅只是一个乐器。而圣贤经典,内容就缤纷多样,一个琴,就显得单一,所以要传统八音的代表,都要加入进来。

        传统八音代表就是陈清风说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

        金为钟、镈、铙等以金属为主体制成的乐器。

        石是磬等一类以石为主体的乐器。

        丝就是琴、瑟、琵琶、二胡这些需用弦发声的乐器。

        竹是箫、箎、笛这些管类吹奏的乐器。

        匏是笙、竽这些用簧片发声的吹奏乐器。

        土是埙、缶这类用泥土制成的乐器。

        革就是鼗、鼓这种需要用到皮革发声的乐器。

        木则是柷、敔、梆子这些木击发声的乐器。

        这些乐器,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它们的出现,不但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古人对天地间音乐一道的领悟和开创。

        在古人来说,这些乐器未出弦之前,音乐只属于天地,而有了这些乐器,音乐就被人掌握了。

        这种掌握,意义非凡,是人可以和天地同道同德的象征。简单来说,就是人力夺天工。

        所以圣贤对乐道非常看重,而现在陈清风要复兴中国的乐道,这古老的八类乐器,他就必然要去调和起来。

        八音调和了,人的正声——歌声,自然也不能少。

        集齐这些,仅仅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他说的从圣贤的文字中,沟通圣贤。

        古人云: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圣贤所留下的,就是诗和文。要将这些诗文变成乐曲,就不能不去注重言和意。

        圣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诗文虽然还在,但是圣贤本来的用意,是什么,没有圣贤的亲述,就很难知道。所以这就需要有人能够沟通圣贤。

        这很难。

        陈清风以前觉得一个人一生能有一两次沟通圣贤的经历,就非常难得了。而这个人,还是万中挑一的。

        但自从有了天籁系统,知道了乐境的博大精深之后,他就乐观了许多。

        天籁系统的乐境中有一个移情通神,还有一个得意忘形。

        虽然他现在还不能详细了解这两个境界,但是他感觉得到,这两个境界,将会成为他完成沟通圣贤的最大助力。

        最后是舞蹈。

        这并不是因为云小主,陈清风才忽然想起的一项,而是自古音乐与舞蹈,就密不可分。

        古人在祭天祭神的时候,一方面会鼓乐扬歌,另一方面就会手舞足蹈。

        鼓乐扬歌是上达天听,告知上苍神灵,而手舞足蹈则是神灵下达,启示下方黎民。

        就算不是这些不可说的事情,那些仁人君子,大人圣贤们,也会在情之所至,兴之所至的时候,手舞足蹈,以开释形神,让自己与造化冥合。

        而且音声,文字,舞蹈,分别代表着圣贤对天地的三种理解认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