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后院趣事

第(1/2)页

枢密院。

        黄忠,胡昭,对立而坐。

        “当真要调兵北上?”

        黄忠有些犹豫。

        最近军务很重,特别是军中整顿,暴露出来太多的问题了,牧军虽为强军,可强军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养的出来的。

        为了养这一支牧军,明侯府每年的财政,最少砸进去了一半左右,这已经让昭明阁对军方开支之大,有了意见。

        虽为乱世,军队是保证明侯府政权的最重要的基石。

        可这年年都把这么多钱砸下去。

        不能见效果,也会让政事堂的人不满的。

        军队的开支,军饷,抚恤金,军备更替,军械打造,方方方面的,多的很了。

        有了这么庞大的开支。

        更需要看到一支更加的精锐的兵马。

        打仗的时候很多事情可以忽视,毕竟正在浴血奋战,拼杀之后,很多小事情,可以忽略而过,甚至连军纪都可以缓一缓。

        可静下来之后,大整顿的时候,很多事情就直接暴露在眼前了。

        黄忠虽有万夫莫敌之勇。

        更是牧军第一悍将。

        可对于这方面,他的能力还真并非决定,靠着戏志才张辽陈宫赵韪李严这些人,才算是勉强撑得住的局面。

        但是如今,张辽去了夏州督战江东,戏志才北上雍州,进驻潼关,只有陈宫和赵韪聊聊介个人的支持,让他感觉压力倍增。

        枢密使,这个位置,一点都不好坐,要是把他放去前线打仗,或许他还要高兴一点。

        “主公已经决议了,此事不用在考虑了!”胡昭说道“五大战斗营,必须要调动两个北上,如今只是希望枢密院尽快拿出一个调兵的方案,兵贵神速,我们不能等!”

        “战虎营,骑兵营!”

        黄忠也是一个决断的人,他想了想,说道“我立刻通传雷虎和庞羲两个人,命他们尽快收拾好自己的军务,三日之内,北上雍州!”

        …………………………

        牧军的调动,对于大整军而言,多少是升起来一些波澜了。

        不到一日。

        李严就跑到了牧景面前叫苦“主公,战虎营和骑兵营还没有完成整编,虽然编制,军器,都对的上了,可安排指导员的事情,还没有完成,这样让他们北上,日后再给他们安排,就难了!”

        “既然知道不行,那就动作快一点!”

        牧景很直接的道“还有两日才北上,你先安排好,至于如何的融洽进去,那是你的本事,这个我管不了啊!”

        “主公,你不能这样撒手不管啊!”李严一脸的悲苦,这思想政治司又不是自己想要扛了,你既然让人家扛了,多少给点帮忙了。

        “我能有什么办法!”

        牧景和李严分析了一下局面“现在北面关中,必须而且肯定会有动作,千古难求的机会,枢密院会错过吗,肯定不会,就算我下令,全军不动,黄忠,戏志才他们也不答应啊,所以只能辛苦你,从现在,到拔营,北上,然后进入战场,这段时间多少还是有点的,完成对两营指挥员系统的补充!”

        李严没辙了,只能回到了思政司的司衙,立刻召来部下,开始对两营进行改造。

        “一个部曲,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员,实行监军,记录战场,建设将士们思想的工作!”李严连续来了三个时辰的会议,把目前思政司下,唯一一个培训班,抽调出来精锐,直接送进了两营之中。

        …………………………

        牧军调兵,在军中有些影响,可对于西南而已,却很平静,外面战火即将燃起了,倒是西南一片的安稳景象。

        牧军本来强势,西南又有天险加持。

        牧氏入住多年,对外之战甚至,鲜少有战乱波及内部,最危险的一次,那就是之前的荆州战役,差点被他们打到了益州。

        可最后还是挡在了荆州。

        所以西南已经有些年,没有战乱了,除了最近的新政发展凶猛一些,造成了一些动乱之外,这些年是风调雨顺的。

        正是因为这些年的风调雨顺,百姓的安居乐业,才让牧景,有胆量去实行自己新政,不然要是动乱起来了,百姓被煽动两下就造反,他也不敢这样做。

        其实百姓而言,只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愿意阔出去命做的事情,并不多。

        有安稳的日子。

        并没有几个人愿意落草为寇的。

        所以牧景更在关注外面的战役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明侯府领域之下的百姓生活状况,他还亲自去郊外的农田视察。

        “今年的稻谷,可是要比往年产量更高一点吧?”

        看着稻田里面的稻杆青葱葱的一片,牧景低沉的询问说道。

        “的确!”

        有农曹从事站出来,禀报,说道“这是经过我们农曹按照主公提议的思路,然后和科技院的人合作,研究出来的新种子,去年试验田的产量增加了半石,今年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目前的生长,还是挺好的,只要风调雨顺,必能大丰收!”

        牧景的思路是什么。

        自然是他从后世所想所学的那些。

        袁老一个人改变的整个炎黄大地的农业情况,他自然是做不了的,但是这个思路,可以提前说出来,总有人愿意去尝试的。

        哪怕他这一代,改变不了。

        也会有人能改变的。

        不要等到两千年后的时候。

        “蜀黍呢?”

        牧景问。

        稻谷小麦这些,总归是需要一步步的改变,慢慢的增加产量,是急不得的,倒是蜀黍,这种农作物,还算是高产量。

        当然,比不上土豆,番薯,玉米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

        可目前而言,也足够让西南吃上饭。

        “关中的土地肥沃,还是种植小麦稻谷比较好,至于我们西南,天府之国,水源充足,稻谷小麦的产量蛮高的,关键是西北,我们打算在西凉和羌州,都种植蜀黍,若能成功,明岁必是一个大丰收之年!”

        “很好!”

        对于农曹这些官吏,牧景可是很看重的,当初他独立成立一个农曹衙门,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农业,更好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

        从郊外的田地回来了,已经是残阳余晖之时了,一抹晚霞的光芒,营造在渝都城的大街上,映出了栩栩如生的一面。

        “孟起?”牧景突然勒马,看着这大街繁荣,问身边的神卫军大统领马超“我这渝都,算得上是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