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第二阶段的新政

第(1/2)页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袁本初的性子,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

        他从来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他天生眼珠子就是长在额头上了,心里面瞧不起的人,多了去了,当今天下的诸侯,没有一个他能瞧得上的。

        他能算计曹操。

        那是看得起曹操。

        可是曹操居然敢于宣战与他,他自然会勃然大怒,必然会立刻翻脸。

        这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

        所以曹操如今既然已经表了态,这么这一战,就不会有任何的变数,袁绍是一定会死磕到底的,而且他不会选择退让,

        比如先解决幽州,在回师中原,决一死战。

        他是会直接倾尽主力,和曹操决战的。

        这一战,势在必行。

        而牧景如今做的,是为了袁绍在增添胜算,虽然袁莎的胜算已经很小很小了,毕竟就牧景知道了消息,曹操已经和刘备联手了。

        两大诸侯联手,别说袁绍,哪怕西南也未必扛得住。

        毕竟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兵力都是当今天下之强,两人联合,南北夹击之下的,河北的败数,最少有七成以上。

        关键曹操还执掌正统地位。

        宣战河北,名正言顺。

        不仅仅袁绍想要怎么翻盘,他都必然面临一个叛逆的罪名,这会让袁军将士的信心不足,也就是军心不够稳固。

        所以牧景才会这样做。

        只有增加了袁绍的胜算。

        才能让这一战,维持的时间更长,最好能撑得过牧军整军完成,不然一旦曹操收拾完河北,可能就直接联合刘备孙坚,进攻西南了。

        在曹操心中,西南一定是头号敌人。

        要不是他没办法拉拢袁绍,恐怕这时候,他会拉拢袁绍,先干掉西南,在来群雄逐鹿了。

        曹操的心中很清楚。

        他能拉拢刘备,能拉拢孙坚,但是绝对没办法拉拢袁绍的,袁绍这人太傲了,和他合作,只能会让内部出现更大的问题,弊端大过好处。

        所以他第一时间,先对付河北。

        “青州方面,你们有布置吗?”牧景突然问戏志才。

        “枢密院在正面,倒是没有多少布置,不过我听说景武司好像有些布置,这是缺少军队的支持,哪怕景武司有些布置,也很难左右大局!”

        戏志才想了想,说道。

        “青州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战场!”

        牧景抬头,看着屏风地域图,低沉的说道“如果双方在黄河岸边僵持住了,那么想要打开缺口,第一时间,必然是青州战场!”

        “可是我们在青州,并没有兵马驻扎,鞭长莫及啊!”戏志才皱眉。

        “谁说没有!”

        牧景冷冷一笑“别忘了,景平水师!”

        “景平水师?”

        戏志才的眸子微微一亮,道“景平水师能够北上吗?”

        “为什么不能?”

        “太冒险了!”

        “战争,从来就没有不冒险的,如果到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地步,哪怕冒险,也要一战的!”牧景低沉的说道。

        “这一点,我不怀疑,只是我认为,不值得!”

        戏志才还是反对,道“景平水师的目标是的江东,一旦在青州露脸了,江东有了警惕,失去了突击性,那么日后必然会有了防备,在想要从海岸线动手,那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个倒是没错!”

        牧景点点头。

        戏志才说的这一点,其实也是他忧心的一点,牧景让甘宁带领景平水师的主力,伪装成水寇海贼,在海岸线立足,目的就是有一日总攻江东的时候,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这时候暴露,有些太可惜了。

        “算了!”

        牧景考虑的一下,认为戏志才说的很在理“但是必须命令景武司,把青州给盯死了,消息不能断,必须每天都要汇报一次!”

        “诺!”

        戏志才点头。

        …………………………

        和戏志才商讨了半天的时间,中午戏志才才返回枢密院。

        一眨眼的时间。

        已经是下午了。

        刘劲前来的汇报一些事情“主公,最近新政遇到了一些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的新政,出发点是给百姓谋福利,但是还是有些不足,好的政策,让下面的人不能领会,新政就是变成苛政了!”

        “这些问题,早晚会有的!”

        牧景道“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个官吏,都是公正廉明的,而且每一个官吏做事情,都有自己的风格,很难做到我们的标准线!”

        新政并没有这么容易适应地方的。

        现在地方出现的一些的反扑。

        百姓因为新政的事情,有些抵触官府,这对明侯府的打击也很大的。

        新政本身,没有大问题的。

        每一条都是昭明阁经过无数次商讨之后,才落下去了,但是水土不服是难免的,另外还有一些人好心办坏事。

        这年头,寒窗苦读十余年,明侯府又一个朝阳而起,生机勃勃,政令清明的政权。

        这时候,想要往上爬,只能走出成绩。

        新政也是很多寒门官吏的机会,有人迫不急的想要在新政上立足,想要凭借新政这一块跳板,最后进入了牧景的眼线之中,匆匆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一旦急躁起来,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毕竟新政本来就是需要适应的。

        “这也怪不得下面的人!”牧景轻声的道“是我们的宣传不足,不能让下面的官吏,彻底的领会到我们的新政的思想!”

        他想了想,道“这样,你吩咐吏曹,准备召集中下层的官吏,进行一次新政学习,分批来,让当地县府,州府,举荐有志之官,参与培训,加强对新政的领会,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关键的是,绝对不能让百姓对新政产生一种的厌恶的心思。”

        上行下效。

        一旦上面人做的不对,遇百姓的利益勃然相对,那必然是遭遇百姓的厌恶,他们除了厌恶这些管理,也会厌恶新政的存在。

        “是!”

        刘劲想了想,倒是认为牧景这想法不错,中下层的官吏,虽然没有多少决策权,但是却有不少的行动权,很多事情,都是上面的人吩咐下去,而他们却要亲力亲为的去接触百姓,如果能让他们的对新政了解一下,或许就不会闹出这么多的矛盾来了。

        “那些乡绅豪族,可有什么的反应?”

        牧景突然问。

        新政已经实行的有一段的时间了,损害了多少乡绅豪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