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6章 从此再无荣宁二府

第(1/2)页

贾府跟锦衣军的火拼,成了当天帝都最为热门的话题,一时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此议论纷纷。

        人们惊叹于贾府的胆量和强悍战斗力,更惊叹于最后的结局。

        当然,人们都知道是长安公主殿下出面,为贾府求情,才有了最后这个结果。

        第二天,就有许多人赶到宁荣街,有的是前去打探消息,有的则是要到贾府去看看热闹。

        还有一些跟贾府有过来往的人,想借此机会到贾府去,打听一下详细情况。

        但是,等人到赶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贾府的主子们,已经于一大早就走了。

        贾府的人去了何处,这些人不知道。但是随后人们就明白,贾府的离开,也是必然。

        敢于跟皇家公开叫板,若是今后还在帝都待下去,就等于天天在跟皇上叫板,故意打皇上的脸,再一次被查抄,也是早早晚晚的事儿。

        所以,贾府的离开,还是很明智的。

        到了下午,传出来了消息。皇上下旨,削去贾府两家荣国公和宁国公的封号。

        就在人们期待着谁会成为新的荣国公和宁国公的时候,却没有了下文。

        原来,皇上并没有新封荣国公和宁国公。

        至此可以确定,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荣国公和宁国公了。

        第二天又出传了消息,象荣国公和宁国公一样,镇国公、理国公、治国公、齐国公四家的封号,也被削去。同样没有人继任封号。

        第三天,这六家国公府门上的国公府牌匾被摘下。

        随着六家国公府被查抄,从大德王朝开国时期建立的四王八公体系正式崩溃。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至于剩下的四王和两公命运如何,只要是稍微有些见识的人,其实心里都有数,只是没有人公开说出来而已。

        对于六家国公府的清洗,在帝都,尤其是各大世家中,引起了巨大的惊恐。他们担心,同样的命运发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除了荣国公和宁国公两家,另外四家的家产,都被查抄。

        于是,凡是心里没底的家族,这几天都在忙着抛售家产,已经有人把自己的家眷先行送走,开始准备后路。

        一些比较有钱的商贾,也开始纷纷停止或者缩减在帝都的生意,逐渐地撤离了帝都。

        这些人的撤离,很快就显现出了后果。

        房产和铺子价钱下降了,票号里的现银少了,有的银票不能兑现了。雇车变得很难了,车夫找不到了。一些工匠的铺子关门,人也走了。

        金银变得紧俏起来,价格不断上涨。奴才变得多了起来,但是价格却下降了。尽管下降了,但是似乎也没有谁家再买了。

        最明显的,就是粮价开始上涨。许多人家开始抢购粮食。一些米铺也开始囤积居奇。

        尽管官仓已经开始放粮,试图平抑粮价,但是收效甚微。

        于此同时,关于三藩家眷逃跑和三藩将要造反的传言,已经在大街小巷公开议论。

        尽管锦衣军和五城兵马司已经抓了很多人,试图平息谣言,但是,消息的传播,还是日甚一日。

        原来只是一些大家族的惊恐不安情绪,已经开始蔓延到了普通百姓的层面。一些百姓也开始逃离帝都了。

        为了减少这种恐慌情绪,天佑天子下旨,严禁帝都居民离开帝都。

        锦衣军,五城兵马司以及顺天府,这几日里,都在忙着堵截外流人员。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方设法地逃离。

        与帝都的混乱局面不同,最先逃离帝都的贾府一行人,这一路上倒是比较顺利。

        这一行人,有贾蔷从北海带回来的五十人,加上史松史柳在长安那里做教官的二十多人,以及贾府主仆四十多人和薛家、史家的少数主仆,一共一百三十来人。

        他们从天津卫上船,在牛庄登陆,一路几乎是昼夜兼程,终于在腊月二十七,抵达阳明堡军台。

        贾琏带着两个人打前站,提前一天到了这里。见到了阳明堡军台令杨德占。

        杨德占建议贾琏到孙家去,贾琏尽管犹豫,还是跟杨德占一起,硬着头皮去见孙家老太爷。

        从昨天就开始下大雪,一直也没停,即使贾家人到了阳明堡,由于雪大路阻,继续赶路已经不可能,所以,孙家就热情相邀,叫贾府一行人到孙家过年。过了年后,再上路北行。

        第二天,贾家人冒着大雪,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孙家。

        孙家早已安排好了食宿,至此,从帝都出来之后,贾家一行人才算是可以安心地歇息一下了。

        杨德占刚从孙家为贾府人举行的接风宴回来不久,军台就来了二十余骑。

        这些人是从北面过来的,虽然都没有穿军装,杨德占还是从他们的举止看出来,这是一队军人,而且是充满了杀气的军人。

        这样的军人是不多的,这几年,杨德占还只从贾珉的府兵团那里,见过这样的军人。

        一行人在外面停住的时候,似乎还时刻保持着警惕,似乎一有异常,就会立刻作出反应。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请问杨军台令在么?”

        此时已经就要过年了,军台里面也没有过路的军马和官员,所以就比平常的时候松懈了不少。

        没什么事儿时候,多数人就都散去,有的到集市上赶集看热闹,有的走亲访友,在家的也多是吃酒玩儿牌。

        所以,杨德占在家的时候,就常常是自己亲自盯着,看看是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