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洞庭有沉船?

第(2/2)页

楞了楞:“小姐听谁说起的?大概三年前吧,此处有过一场地动。当时洞庭湖几乎翻了过来!可骇人啦!”

        明珠微微点头,长长的舒了口气。

        她拉着穆九,快步赶回了官驿。

        就在她走后不久,有一名老人与一名中年男子相伴而至,一见珠串已经卖了,失望之下,追问是何人所买,老板记着明珠的话,一问三不知。气得两人当场与老板吵闹一番,最后含恨离去。

        回到官驿,穆九笑问明珠:“这珠子有什么奥妙?”

        “我来变个戏法!”明珠笑嘻嘻的唤红玉,“红玉。取我的小刀。”

        红玉唉了声,取了把小姐常用的雕蜡小刀来。

        明珠将那枚扁平的珠子置在案上,用小刀轻轻的刮去扁珠上的珍珠层。

        穆九目不转睛的瞧着,忽的一怔:“黄金?”

        刮去厚厚的珠层后,露出这枚扁平物的原本面貌:是一枚小小的黄金圆片。打磨得很是光滑。圆片中间,镶着一粒小小的红色宝石。圆片上方有一个小洞,想来应该是挂在某样物件上的装饰物。

        翻到圆片的背部,穆九登时惊怔的道:“汉?”

        明珠得意道:“汉朝的宝贝!一百两银子不冤吧!”却见穆九神情略古怪的看着自己,她有些莫名的再端详这枚金片,自己也不由失笑:是她兴奋过头了。这可不像是大汉朝时期的金饰!

        她再细看那枚小小的红宝石,自我否定道:“这枚宝石的成色还不差。颜色也尚算鲜艳,应该没那么久远——”一眼瞧到穆九凝重的神色,奇道,“你想到什么了?”

        穆九走到门前窗外观望了一番,再关紧窗门,低声道:“你忘记了么?不到百年前,也有一个短暂的以汉为国名的朝代。”他顿了顿,“元末,陈友谅称帝,国号汉。”

        明珠一激灵:“陈友谅?”

        “洞庭所在的湖南,曾是陈友谅的势力范围!”穆九拈起这片小小的金片,“三年前的地动,将洞庭湖湖底沉船内的宝物也翻了出来。恰巧落到那只河蚌的体内——巧,太巧了。”

        “沉船?”明珠讶然道,“你是说,洞庭湖底有陈友谅的沉船?”刹时兴奋,“有沉船,就有宝贝啊!”

        “八百里洞庭,你上何处去寻?”穆九摇头,神色极其凝肃。“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何况事关重大。或许,也是我们与皇帝谈判的一个砝码。明珠,红玉,千万保密!”

        红玉自是捂着嘴巴,连连点头。

        明珠啧了声,盯着黄金圆片,眼中仿佛全是金灿灿的金山银锭,叹道:“可惜,可惜。若我安然渡过此劫,定要寻遍洞庭,把宝藏挖出来!”

        穆九见明珠又是一副财迷样,忙道:“不急在此时!”

        明珠瞪他一眼,笑道:“我知轻重。”

        心中却打定了主意:若真有宝藏,怎么也不能便宜狗皇帝啊!

        次日,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的明珠与穆九继续赶路不提。

        又安稳的行了二十多天后,他们终于到了江南地境——杨州。

        随行之人陡然觉得连迎面而来的风都带着柔软怡丽朦胧无限的风情。

        车马原该直接从杨州广陵驿过淮安,但黎王深深吸了口似带着甜美芬芳的空气道:“一路行来,能与洞庭湖景媲美的唯太湖也!即入江南,怎能不去苏州?”

        他的提议深得明珠之心:是呀,怎能错过苏州?!

        关长青第一回觉得黎王顺眼:他已得到穆九的消息,龙归海就在苏州。

        穆九笑了一笑:黎王岂是多事之人?不过,他能多陪明珠一程,也好。

        于是便调转了车头,行向了诸人的梦里江南——苏州。

        到了姑苏驿,关长青略作休整就出了驿站去寻龙归海。

        明珠正自小憩时,却听门外传来熙攘的动静。

        红玉放下手上整理的衣饰,推开窗子瞧了眼,奇道:“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穆九在门外道:“明珠,出了点变故。你暂且莫出来。”

        明珠正算计着泛舟太湖,大食鱼鲜,一听此言,登时闷闷不乐,又生警备:“红玉,问问去,出了什么事?”

        红玉应声去了,片刻,与穆九一同归来。红玉一脸惊容的道:“小姐,竟然是上门踢馆子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