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无罪,怀璧其罪十七

第(1/2)页

永徽二年五月初七。



        太极宫中。



        太极殿外。



        朝毕,一众衣着品色不等的官员们,纷纷从洞开的殿门中,徐徐依班次而出。



        而为首的二人,正是面色铁青的当朝贵妃之父崔余庆,与当朝皇后之父王仁祐。



        至于为何是他二人……



        原因其实简单,真正的诸位重臣,却一如既往地被李治留下在这太极殿中,只待议政毕,方可离开。



        是以,此刻却是诸臣以此二人为首,各自形成二派分向东西而去。



        其中又以崔余庆身后跟着的官员,显是比王仁祐身后跟得多些——



        这样的场景,却教崔余庆脸色稍霁,王仁祐脸色更加阴沉。



        不过倒也不是人人都是如此——



        至少出了太极殿前玉桥之后,便刻意放缓了脚步,施施然地走在最后,有心与诸臣拉开距离的狄仁杰,便非如此。



        而这一幕,也叫前来迎接狄仁杰的小童儿大为不解:



        “公子郎(此时狄仁杰身居大理寺官员,虽然是最末等的官品,而且实绩全无,可他到底也是有了官家身分,也就是官籍的。所以要叫公子郎)怎么这般留在最后?



        怎么不跟上诸位大人呢?”



        狄仁杰却不答反道:



        “常闻人道,古往今来,凡为官者,皆为过江之鲫,唯以上位者马首是瞻,却全无半点儿自己思量……



        今日看来,竟然是不错的。”



        小童儿看了一眼,还是不明白,于是便眨着眼儿,看着自己主人。



        狄仁杰淡淡一笑,指了那面前两队道:



        “看着了么?



        这边儿一队的,为首官员,你可认识罢?”



        “那……是崔贵妃之父,崔余庆崔大人罢?”



        “那这边儿的呢?”



        “公子郎莫要寻方儿的玩笑了——这皇后娘娘的父亲,大唐国丈王大人……



        谁不识得?”



        “正是如此……



        可是你看一看,按理依例,这王大人身后的随臣,都当比崔大人身后的多些罢……”



        唤做狄方,小名方儿的小童立时瞪大眼:



        “可不是么?



        唉呀……



        怎么竟然还是崔大人身后跟着的人多些?”



        狄仁杰淡淡一笑:



        “因为啊,皇后有名不实,自然便是贵妃更加得人心了……”



        是夜。



        芙蓉苑(这里说明一下,之前一直用园字,经过某位前辈的指点,知道唐时一般称为苑,所以改用这个字。谢谢你!)中。



        沐月轩上,小凤台前。



        虽然已是五月初,天气渐热,可是因着媚娘身怀有孕,濮王妃来时,还是着人好好儿地媚娘披了一件大氅。



        此刻,二人便对面坐在小凤台上,一边儿享受着这夜色无边,月色如水,一边儿隔几弈棋取乐。



        媚娘落下一子,含笑道:



        “今日真是难得……



        王妃娘娘,这等雅兴。”



        濮王妃却淡淡一笑道:



        “哪里说得来什么雅兴……



        实在是早在闺中之时,便久从父辈中得闻娘子大名……



        尤其是棋艺过人。



        是故自娘子入苑后,便心心念念,只求能得一局,便愿足矣罢了。”



        媚娘却失笑道:



        “娘娘这话儿说得可不是了,王妃家学之渊源,传承之盛大……



        便是主上,也是颇为赞叹的。”



        濮王妃抬头看了媚娘一眼,却含笑垂眸,落子。



        然后缓缓地收回雪白的手道:



        “妾知道……当年若非尚为晋王的主上一心成全,终成了事……



        只怕妾此生,都要将这一番恋心,苦藏于内,不得道与殿下知了。



        更别说,还能有这等幸运,可与殿下相伴余生,平安无事……



        所以,此番大恩大德,便是妾今生无以为报,也自当于来世衔草相还的。”



        媚娘头也不抬,只寻着些缝隙,口里却道:



        “娘娘说样的话儿,却是当真过虑了。



        别的不提,主上对濮王殿下的一番兄弟真情,却非作假。”



        “这个自然。”



        濮王妃含笑应是。



        二女沉默一会儿,六儿在一边儿侍立掌灯,看到杯中茶水渐凉了,便急忙上前,先替媚娘换了茶,又要去替濮王妃换。



        结果,他还不及碰到茶碗,便被濮王妃一只纤纤玉手挡下道:



        “不必了……我也是爱喝凉茶水的。”



        媚娘抬头,又仔细地看了濮王妃一眼,这才突然笑道:



        “人人都说濮王妃温和柔顺,却也太过寡言木讷,着实与生性活朗,喜闹爱欢的濮王殿下相性不合……



        可今日看来,却非如此呢!”



        濮王妃正端了凉茶水往口边送,闻得这言不由笑道:



        “不知娘子此话怎讲?”



        “可不是么?



        俗语云,喜凉爱寒,多半心热过旺;掌心冰凉,其人却情义两担……



        如此看来,王妃娘娘,可不正是这样的人么?”



        濮王妃闻言,只笑不语。



        良久,她才悠悠放下茶水道:



        “说起来,今日朝中,却是颇有些异动……



        不知娘子可曾知晓?”



        媚娘闻言,却兴趣缺缺道:



        “这大唐朝中,太极殿上……



        哪一日不是异潮暗动?



        太极宫住了这么些年,早就已然是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了。”



        她淡淡一笑:



        “眼下……



        似乎都当真成了习惯了。



        每日每日,总会有些新的敌人出现。



        每日每日,也总会有些新的事情发生……



        习惯了,也就知道怎么从这些事情中,寻得一方平静了。”



        濮王妃点头赞道:



        “果然,娘子豁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