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二十七

第(1/2)页

永徽元年。



        重九节前夜。



        立政殿中。



        媚娘没有睡,她也睡不着。



        因为李治正在她的殿里,闷闷不乐地喝着酒。



        而李治发闷的原因,正是因为她。



        一侧,侍立着的瑞安、六儿、文娘等人,个个都是提着一颗心吊着一身胆地立着,不敢多说一句,生怕惹得龙颜震怒。



        不过到底,这里是立政殿,而非万春殿。



        所以李治喝了两口,便放下酒杯,瞪着眼睛看媚娘道:



        “你叫我见她?!



        你到底是在想什么?!



        好不容易,好不容易她犯了这么大的一个错……



        我……



        我们好不容易才造成眼下这等事态……



        你……”



        媚娘却不吭声,半晌才举起酒壶,替他又斟了一杯酒,然后才轻轻问道:



        “治郎,媚娘有句话儿,一直便想问你。”



        “你问!”



        “将来氏族一派权力尽失之后……



        治郎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李治一怔,目光有些茫然,片刻之后,他便若有所悟地看了媚娘一眼,然后低头沉思。



        这样的时刻,一切都寂静又寂静……



        良久,他才抬起头,有些愧疚地看着媚娘。



        看出了他眼中的愧疚,瑞安机灵地看了眼六儿与文娘,三人立时同时借口殿外不能无人看守,全部退下,只留媚娘与李治二人在殿中。



        直到这时,李治才慢吞吞地道:



        “我……



        我不想将他们斩尽杀绝……



        我只是希望,这大唐不再是氏族独尊,又或者是关陇独霸的局面。”



        媚娘点头:



        “那……



        治郎已然是明白为何媚娘要请您务必于明日召见皇后,摒弃前嫌不理了?”



        李治有些愧疚,更有些感动地轻声道:



        “你……你是为了我想。



        因为无论皇后日后如何,这氏族一系都不可能就此杀绝灭绝……



        毕竟氏族一系中,能人辈出,我不能叫他们得权,可却要留住他们的才,他们的心……



        所以,我要做的,只能是易除皇后这个对眼下的氏族来说,最大的争权砝码,而不是将氏族一系一网打尽。



        所以……”



        “所以眼下,治郎可以微折其威,却不要彻底灭其尊严……”



        媚娘轻轻道。



        李治点头,有些了然道:



        “正因为氏族如关陇一系一样,不会也不能被彻底消灭,所以才要在眼下,尽量把此番之错,全部压在皇后一人身上……



        而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最好的办法,便是先高扬其行径之荒唐错误,为人之跋扈不礼……



        然后我再出面,纡帝之尊,降君之贵去原谅她,并且完全不再提及此事,不了了之……



        如此一来,便如于湖面水波荡漾之时,我却以重掌击下,意图以力压水面,结果只会造成更加大的波涛汹涌……



        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媚娘点头,轻轻道:



        “这对治郎也好,大唐也罢,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所以尽管媚娘知道,以治郎的心性,皇后如此大张声势,不做转圜余地的去太极殿请罪时,治郎必然不会应理……



        可媚娘还是劝她去了。



        因为如此,这皇后所行之事造成的结果,才能在日后,被人们认定是她个人的处事不端,为人不慎,而非整个氏族的权欲过重造成的结果……



        对治郎也好,对大唐也罢,氏族中,还是很有许多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教养,大有可用的人材的……



        这股力量,绝对绝对不能放手。



        所以高压以去其权势欲望的糟粕,怀柔以得其才华干练的精华而已。”



        李治喉间,仿佛被什么哽住了。



        良久,他才轻轻地握住了媚娘的手道:



        “可是……



        可是这样一来,你……”



        媚娘打断他,起身走到他身边,偎入他怀中淡淡一笑道:



        “媚娘一直都是这宫中最贪心的一个人。



        因为媚娘求的,是这宫里其他的女人想要,可又不敢要的东西。



        就是治郎的一片真心,全情相待。



        眼下,媚娘已然是得到了。



        所以……所以媚娘虽然不能说,媚娘就对眼下的生活完全无憾,可到底也是算得其所哉。



        所以治郎,不要急,慢慢来……



        媚娘真正要的,是留在一个完全掌握了自己的一切,不再惧怕任何事情的治郎身边……



        明白么?”



        李治闻言,垂首看着媚娘片刻,闭目轻吻其额,然后情难自持道: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终于是明白,为何父皇会那样执着于母后……



        媚娘……我到底是有多得天幸,才能遇上你……



        媚娘……”



        声声低喃,阵阵爱语,终究化做一室春意浓浓,化解不开。



        永徽元年九月初九。



        重九节拜祭礼。



        皇后王氏,久与帝有微隙,固以不得随礼之意,心中微怨。



        一朝春讯来报,圣旨传召,着令其率四妃九嫔,共襄盛举,竟喜极而泣,更善替其衣,良着其冠,怡然从之。



        然虽帝未再追究前日千秋殿之事,其宫中却流言早起。



        更因此番皇后洋洋得意之故,于暗中添得新怨如许。



        竟于三五日内,宫中又生新流言,道皇后行事不端,帝召不礼,更以其家势胁之威之云云……



        一时间,流言起伏于前朝后廷之中,皇后之威之名,大受其损,连其母家太原王氏一族于氏族一系的声望亦是日渐低下,不复盛名。



        其时,贵妃崔氏之母家博陵崔氏、淑妃萧氏之母家兰陵萧氏,寻机而起,各自做善行德仁之事,诸如于大饥荒时赈馈灾民等诸等事态行之不止……



        因故,朝中民间,崔萧二妃二氏之名,竟日渐盛于皇后王氏之名。



        朝中百官,无不对皇后与王氏一族行事非议多多,日生不满之态。



        ……



        永徽元年九月十二夜。



        长安。



        长孙府中。



        长孙无忌又办女华宴,着请诸位交好臣员一并入府赏得金秋盛菊。



        席间,有官员便将近日所闻之关于皇后与崔萧二妃的流言,一一告知。



        长孙无忌闻言,也不多言语,只是淡淡点了点头,便岔开了话题劝酒,诸人见状如此,心知此事不可擅提,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