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二十

第(1/2)页

永徽元年九月初四。



        大唐将军高侃,将车鼻可汗押至京师。



        李治闻之,甚悦,遂传令文武百官朝前听奉。



        朝中,李治着令谏议大夫禇遂良,力数其罪,再三谴之。



        车鼻可汗愧而无声以泣应。



        李治怀柔,遂怜之释之,着拜官为左武卫将军,且安置其余众于郁督军山,又设狼山都督府以统之御之。



        又,以高侃之功,着立为卫将军。



        自此,突厥众尽为大唐封土内之臣民,更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其中单于一座,着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府,又领苏农等十四州。



        瀚海一座,着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府,又领仙萼等八州。



        其刺史、都督,多以各族酋长、首领任之……



        ……



        是夜。



        太极宫中。



        立政殿内。



        媚娘听着太极殿处传来的阵阵丝竹之声,不由含笑吟吟。



        一侧正替她槌打着膝盖的文娘见状,不由奇道:



        “姐姐今日,心绪颇佳呢!”



        “这个自然,高侃将军替咱们大唐立下了如此大功,主上又是军权一统……



        眼下主上虽然已渐掌实权,可到底也还得在朝臣们面前,多般无奈……



        此刻主上既然不能亲自欢喜,那自然是姐姐来替他欢喜了。



        否则,这宫中上下,还有谁能再替主上担忧分喜呢?”



        瑞安在一侧正拿着白玉拂尘扫着桌面尘土,闻得此言便理所当然道。



        文娘一怔,却看着媚娘道:



        “姐姐,你知文娘愚昧……



        为何此番因这高侃将军,竟然惊动如许多人?



        之前英国公也未曾被人如这样对待啊……”



        媚娘淡淡一笑道:



        “那是因为,高侃将军所立之功,实在是非同一般。



        李绩将军功高盖世,这不容否认。



        可是高侃将军此番,却是将千百年来,一直对我中土民众掻扰不止的突厥一系,给彻底纳归我大唐之下……



        这功劳,可说得上是史无前例了。



        便是秦皇再生,汉武复世……



        他们也未曾能将西域之骑民,一一纳归麾下呢!”



        文娘闻言,这才点头道:



        “原来如此……



        难怪主上是如此欢喜。



        记得当初力荐高侃将军入征突厥一部的,可正是时任太子的主上呢!



        若归此论,咱们主上,却是又立下了一番不得了的功绩呢!”



        媚娘点头笑道:



        “所以想必此刻治郎是欢喜得紧罢?



        只是欢喜归欢喜,可别走了神形,露出些破绽来。



        瑞安,呆会儿你便去提醒一番德安,别教治郎喝多酒。



        一来伤身,二来……



        我也的确是怕他因此而坏了自己的大计。”



        瑞安笑道:



        “这些小事,不必咱们提醒,师傅与哥哥便已思虑周详了。



        方才哥哥还着清和传话儿来,叫告知姐姐一声,请姐姐务必安心,有他与师傅,还有明安在,定然是不会教主上有所失的。”



        媚娘长出口气,点头道:



        “如此便好。



        对了,那皇后与萧淑妃处……



        可有什么动静?”



        瑞安想了一想,摇头道:



        “倒是没有什么……



        眼下这高侃将军班师回朝,是前朝后廷头一等的大事,皇后也好,淑妃也罢,再如何着急着整治些事出来,只怕也要过了今晚。”



        媚娘挑起眉,若有所思道:



        “也就是说……



        至少今夜,千秋万春二殿之中……



        是防备不强的……



        是罢?”



        瑞安一怔,会意道:



        “姐姐有些安排?”



        媚娘想了一想,摇摇头,又点点头,明月般的脸庞上,突然浮起一丝杀气:



        “原本是不该这个时候给宫里添麻烦的……



        可眼下,只怕错过了这一次,下一次便再无这般好的机会了……



        瑞安,你去叫玉明来。”



        永徽元年九月初五。



        晨起。



        太极宫。



        太极殿中。



        李治一身袍冕,正仔细听着下面百官言政,忽然见一怀抱乌木拂尘的小侍监匆匆自后殿急步而出,立在纱缦下百官视线的死角处,向着一侧侍立的德安做了个手势。



        德安会意,先看了眼李治,见他不动声色,便装做前去侍茶的样子,无声离开,自去小侍监处。



        “何事?”



        德安皱眉看着满脸大汗的清和,轻声道:



        “怎么急成这样?”



        “师傅,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抱着乌木拂尘的小侍监正是清和,他一边儿以衣袖拭着汗滴,一边低声而焦急地道:



        “千秋殿里雍王殿下身边试毒的小监,在雍王殿下的朝食点心里,验出了剧毒!”



        德安悚然而惊,失声道:



        “你说什么?!”



        这一声叫得有些大了,在只有正向李治与百官禀明如何安置车鼻可汗的玉廷之中,不啻一声惊雷。



        立时,百官也好,李治也罢,齐齐将目光转向德安。



        见状,德安马上收了声,然后不假思索地转过身来,向着李治奔来,又附耳于李治耳边,低语一句。



        阶下百官正在好奇这一向沉稳不语的内侍少监德安,如何这般惊慌失措,便见李治也铁青了脸,厉声对着纱缦处喝道:



        “到底怎么回事?!



        素节可曾有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