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玉凤,终成涅盘三十一

第(1/2)页

永徽元年五月末。



        太极宫。



        早朝。



        唐高宗李治,因其后王氏无嗣,又怜皇长子陈王忠,其母无能,不可为凭依,且加之其母亦有哀告,乃特准着赐李忠为后王氏之嗣,当庭宣召。



        文武百官,无不诸从。



        又,吐蕃新主既立,然年幼柔弱,其相禄东赞遂乃告上国,请主以示金墨,情当嘉勉。



        李治闻言甚为心悦,遂着当朝亲书敕令一纸,着左右传于镇守边事之英国公李绩手中,特以李绩为宣慰使,以宣此旨,以慰下邦君民之心。



        七日后,既六月初七。



        旨至李绩营中,李绩既接旨,乃欢喜告南(长安论起来,在李绩驻扎地的西南方向。不过因为李治是君主,所以李绩依着君主为南向的规矩,向正南方拜诰,这是正式的规例。)道:



        “主上恩重,此书一出,吐蕃上下君臣,百姓,必感激不胜!”



        遂着令沐浴更衣,焚香拜旨后,乃以金案亲奉圣旨,前往吐蕃宣之。



        得旨,吐蕃新主年幼,欢喜不胜,竟当其朝中文武之面,做小儿状击掌道:



        “得了上国主上的这道旨,孤也是谁都不必怕的了!”



        因主少年幼,故诸臣倒也只做宽慰一笑。而念及李治隆恩,吐蕃臣民更是欢喜不胜。



        其大相禄东赞当下便做回疏,言词意切,再四感恩,更言之凿凿道:



        “今吐蕃君臣百姓受蒙主上隆恩,逢新主初立,又得勉慰。故日后必当以主上之令为令,主上之心为心,一应皆为主上,无他故耳!”



        ……



        六月初九。



        长安。



        吴王府中。



        后花园内。



        “以主上之令为令,以主上之心为心……么?”



        正在花园内的凉亭之中倚榻而卧,一壁品酒,一壁赏着湖上荷花盛开之景的吴王李恪,闻得此言,不由轻轻一笑:



        “果然,你还是我们这些兄弟里,最像父皇的那一个呢……”



        身侧,近侍小凉一怔,上前一步道:



        “殿下这是在说谁呢?”



        李恪淡淡一笑,随意伸出手指了指太极宫方向:



        “除了那一位眼下坐在龙廷之上的……



        还有谁?”



        小凉一怔道:



        “殿下是说……



        陛下?



        您说陛下是最像先帝的?



        什么意思啊?



        先帝不是说过,当年诸王之中,最似先帝的却是殿下么?”



        李恪却淡淡一笑,神情之中,有股说不出的落寞:



        “话虽如此,可也要看一看,是在什么样的时候,什么样的地方说得这些话……



        父皇当年说这些话儿时,不过是因为本王正是受群臣拥护,颇可为当日尚为晋王的主上相争之敌的缘故……



        是以才这般说话儿,以求能够激得是时一向不愿相争的主上,激起些雄心斗志出来,与本王相争……



        否则,父皇的心思全在当时的稚奴身上,再加上本王母妃……”



        李恪倏然住口,默不作声,半晌才叹道:



        “否则父皇是再不会说这些话出来的。”



        小凉张了张口,却终究说不出些什么:



        他自幼跟着李恪,是以却比别人,甚至是比跟李恪最亲近的妹妹高阳公主,都更了解他的心思。



        所以,他才沉默。



        一时间,主仆二人皆是无语,只闻蛙声阵阵,蝉鸣啾啾。



        又过一会儿,眼见着两个小童依着时辰奉了茶点上来,小凉才劝着饮酒饮得有些熏然的李恪,用了些茶水,以图解酒。



        李恪倒也没有推辞,只是静静地饮了下去。



        正在此时,外面来报,道公主驸马房遗爱,另有将军柴令武请见。



        李恪闻得二位好友前来,不由精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