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二十二

第(1/2)页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三帝传》更多支持!



        贞观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



        太宗因诸臣之请,太子李治之念,着进顺阳王泰为濮王。



        高阳闻之,益恨。



        是月三十。



        太宗疾愈,乃复三日一朝。



        时光飞逝,转眼间,便又是新一年。



        贞观二十二年。



        正月初八。



        太宗乃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李治。



        名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且语告太子道:



        “朕为君一生,戎马半世,自以修身治国之道,皆在其中。一旦不讳,则无他言矣。”



        太子李治闻之悲泣。



        太宗又道:



        “儿当以上古哲王为师,不当法朕也(效法我)!古人,夫取法于上,则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朕自即位以来,过失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身前,宫室台榭亦屡有兴作,犬马鹰隼远而益致。且又性好行游四方,使地方供烦给劳。此皆朕之大过,儿当万不可以为是而效之。



        又顾前事,朕弘济苍生,其益甚多;兴唐建室,其功颇大。因朕益民多而损民少,故百姓不怨。功强过微,故王业不堕。然比之尽善尽美之主,实在每思颇愧也。



        今儿无朕之功勤而承天子之富贵,实为大苦事也。只因朕之在前,则儿便竭力为善,不过国家仅得安定耳。然若稍有骄奢怠惰,则必自身亦难得保。且成功不易,败事却速者,正为一国一朝。失之易,得之难,正为天子之位。



        儿不悔?”



        李治乃道:



        “但为父皇大唐故,不悔。”



        太宗乃欣慰,道:



        “则儿当惜之,慎之!”



        李治答:



        “儿必惜之,慎之!但为社稷、兄弟故,虚名可抛也!”



        太宗欣然。



        次日。



        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马周府上来报,道其病不得安,请准太子幸之。



        太子闻之,大悲,乃急入其府,持其手,含泪道:



        “徒儿前来。师傅莫忧。”



        马周闻言,时已不能言语,心下甚慰,乃以手指心,又指一侧书案上之折书,方含笑而去。



        太子李治阅之,乃请着毁其奏疏之语,且更言之切切道:



        “臣再不欲效管晏之悲,以讽君王之失,而成己之美名耳。”



        太子李治大悲,乃当场恸哭不止。



        太宗闻之,亦甚痛,乃道:



        “朕先失魏征,又失李大亮,再失岑文本,如今更失马周……斯痛之事,夫有何可止也?”



        乃废朝三日,着令国葬礼之,更赐羽仪二卫,陪葬昭陵。马氏子弟,更得太宗亲点,以列氏族志,享门荫之恩……



        太子李治,痛失良师,乃数日不进茶米,左右劝之无用。



        太子妃王善柔知,乃多方设法,好生劝慰,一时使太子心忧稍解——虽依旧不曾复情,却终究不再生怨,且诸臣皆暗赞其佳,太宗亦颇为赞许。



        一时间,东宫诸嫔皆暗以太子妃之位必然稳固。



        萧良娣因顾及幼子,颇不得顾,闻之,心生怨恨,乃再设计太子妃,借其近侍怜奴无心之失,告与太子,道太子妃有意毒害素节。



        太子李治闻之,复恶太子妃。太宗虽知此事有疑,然因观太子妃嫉恨素节之事并非虚妄,乃心中不满。



        诸臣更是各自立派,互为王萧。



        一时间,东宫前朝,风云再起。



        五日后。



        长安,太极宫,东宫。



        承恩殿。



        侍女罗立。偏殿中只坐着太子妃一人,一侧,近侍怜奴奉盘而停。



        太子妃细细地品着一盏冷陶,半晌才放下玉箸道:



        “有些淡了。”



        怜奴便立时唤来人,将菜盏端了下去道:



        “娘娘,您说这食谱,当真是昔年皇后娘娘所留的?”



        “母亲亲自所觅,自不会假。何况日前不是已然着人制了两道送去陛下处请陛下品尝,权当试味……



        陛下不是也披喜爱么?”



        怜奴颌首道是:



        “这倒是真的。当日陛下身体不安,什么都吃得不太香,倒是咱们承恩殿奉上的两样新食,吃了个干净。”



        于是便又传一道甘饴羹上来。



        怜奴接了,小心奉于几上,乃告王氏道:



        “此乃殿下最喜爱的甘饴羹,娘娘……”



        “且不必说,先由本宫试味再说。”



        于是便见太子妃又取了侍女奉上的汤匙,轻轻舀起一匙送入樱桃小口中,才细细一品,便皱眉道:



        “蜜是不是也放得太多了?



        这般甘腻……”



        怜奴便讶然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