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二十

第(1/2)页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三帝传》更多支持!



        可想一想孙思邈对自己说的话,再想一想李治的性子,终究是长叹一声,不做言语。半晌才索性丢了棋子道:



        “这一局,我是赢了。”



        李治倒也不耍赖,便含笑道:



        “说好的,你赢了,我便应你一事……你要什么?”



        看着他期待的目光,媚娘心中一悸,起身看着庭内残花,良久才淡淡道:



        “便求……



        你不怪罪德安,也装不知今日他西市之行罢!



        他是真心为你好的。再者,那人也确实留不得。若是留下,只怕下一步,荆王便会求陛下查出那刺客的身分……



        至那时,你若不保此人,便会被其他不明真相的部属诽议;可若强保了此人,又是留下后患……



        殿下,有些事,当真你还是不插手的好。”



        李治闻之,目光微黯,良久才点头道:



        “好……我答应你。”



        贞观二十一年九月十二。



        午后。



        长安。



        房府侧。



        公主府中。



        高阳慢慢啜饮茶水,媚眼儿如丝,瞥向一侧道:



        “父皇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毗伽奴垂首道:



        “公主放心,陛下那边,已然安排了人去看着了。不日有了消息,必然会告知公主。”



        高阳点头,乃道:



        “说起来,明弟也是这般年纪了,当封王位了。否则岂非坐实了母妃谋反之名?本宫这也是为了父皇好。”



        毗伽奴含笑点头。



        ……



        同一时刻。



        长安。



        太极宫中。



        太极殿里。



        近日身体难得康健些的太宗,正兴致勃勃与诸臣讨论征伐高丽之事,便闻得外报,道十四子李明(这里讲一下,李明的曹王,本来是今年才封的,但是之前为了方便,我都给他加了封号,请大家明白。这里纠正过来,谢谢!)有奏。



        太宗一忽闻得最幼子来探,心下大悦,乃准。



        不多时,便见一七岁小儿满面喜悦地走上前来,长揖至地道:



        “见过父皇。”



        太宗心下宽慰,乃道:



        “起来罢!今日怎么这般闲着,却有心思来见父皇?”



        “儿臣近日读国策时,有几处不明白的。去问师傅时,师傅却也不知。于是想着天下最擅长治国之道者,自是父皇。



        是故便来请教父皇。”



        李明年纪小小,可嘴巴却甚是甜蜜,惹得太宗欢喜,便舒眉展目,着他上前。



        长孙无忌等诸臣在一侧看着,心中却是诧异。



        尤其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互视一眼之后,便颇为纳罕:



        毕竟,这十四皇子明虽然天生聪慧,颇肖其母,却究竟只是个七岁稚儿,哪里会去看国策这般深奥之书?



        见得房玄龄目光疑问,长孙无忌便使了个眼色,示意静观其变。



        不多时,太宗便回答了李明几个问题——要说这李明聪慧,倒也是真的。不说别的,这几个问题,处处皆是全书精要所在,内里之道,更唯有那些立志成一国辅弼之人,方会思虑得到。是故太宗当真是心中欢喜不胜,看着李明的目光,直似看着当年仅三岁龄,便会捏着朱笔书“赦”字的李治一般,爱惜不胜。



        长孙无忌便心中冷冷一笑,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也淡淡一笑,摇头不语。



        ……



        片刻之后,太宗见李明困顿,便着明安送他回照顾他的燕德妃处,良久,才对几位辅弼重臣笑道:



        “如何?朕这明儿,可也是个聪慧的呀!”



        禇遂良欲言,便被长孙无忌抢了话,笑道:



        “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子,这般聪慧,当真是颇有当年淑妃娘娘,孝恭帝女之风啊!”



        太宗本来正自得意,听得长孙无忌这话儿,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只当他在夸奖李明。然而不过一瞬,他便立刻明白过来,黑了脸,眯了眼,看着长孙无忌道:



        “辅机,你什么时候说话,也这般拈酸带刺儿的了?明儿不过是个孩子!”



        房玄龄在一侧悠悠开口道:



        “正因为是个孩子,才说他当真是聪慧呢……想当年以主上之能,也不曾七八岁,便喜爱读国策这类书……更莫说能做那般深刻之问了。”



        太宗心中一动,然而终究不甘心自己儿子被这般说,便道:



        “辅机知道,朕自小便是个大惫懒,再不喜读书的——若不是先帝殷勤教诲,先后严格督导,加之辅机作陪,无忧又爱书……



        朕这一辈子只怕都不爱那些书卷的。



        可是朕那几个孩儿……不说别人,便是承乾与青雀,那也是三四岁上,便开始习书了!更莫提未及周岁,便是无忧念了书方肯入睡的稚奴。”



        长孙无忌便不语,房玄龄乃笑道:



        “主上也说了,这是故太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