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渐逝,玉兔初升十八

第(1/2)页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三帝传》更多支持!



        “说到底,还是那武媚娘自己聪慧——只怕徐惠此番的假死之计,便是她定的。唉,当真是难为她了。一个小女子,竟有这等智慧……



        果然是繁昌三代的大唐后命之女啊!我大唐,得此女,再得稚奴这般的仁慈主君……



        还何愁不兴?”



        青河却笑道:



        “无论如何,郡王还是顶尖的聪慧啊!否则,连主上都没看出这假死之计,郡王却看出来了。”



        “那是因为本王在延嘉殿里有人!看出了些什么!否则你以为本王当真如此厉害么?”青雀轻轻一笑,又敛了容道:



        “不过局至此,那武媚娘的路,却是更不好走了……只怕那王氏,接下来必然会将矛头挑明了向她……



        不成,稚奴只怕一时半会儿是忙不完了,咱们却得想个法子,让王氏回头去盯着她的东宫嫔侍们去……”



        “这个容易,还把那萧良娣给拱出来,再不济将郑杨二氏都拱出来,如之前太子殿下一般,给她寻些事做,让她忙不过来,便就是了。”



        “说起来轻巧,可如今王氏已然注意到了武媚娘,却不会那么轻易就放手的……



        这样,青河,你来。”



        青雀微一沉吟,便招了招手,俯在凑上前的青河耳边,轻轻说了几句。



        青河听毕,便大笑道:



        “郡王英明!此计甚妙!”



        青雀笑骂地拍了他一下子道:



        “少拍些马屁!速去办来!”



        “是!”



        看着青河走出去,青雀才微微敛了些笑容,肃然道:



        “王氏,你莫怪本王,更不能怪稚奴。



        要怪,便怪当初硬是将你举荐入宫的姑祖母罢!”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初一。



        太宗着令,再扰高丽。



        同一日,荆州。



        荆州都督,荆王府中。



        一身长衫,儒质翩翩的荆王元景,正手握一卷,看着面前突然来访的女子——



        女子纱巾蒙面,不得人窥,然荆王似是很清楚她之身分,便道:



        “如何?”



        “殿下可放心。京都里,一切如计。”



        女子声音娇柔美妙,然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阴冷。



        荆王点点头,表情淡漠道:



        “本王那个可爱的小侄女,如何了?”



        “殿下放心。公主现下,已然与那东宫成了不死不休之势。”



        “甚好。”



        荆王似极宽心,点头道:



        “若不如此,只怕‘他’还要盯着本王,不知多少年呢……就由得他们去乱罢!”



        “是。”



        ……



        三日之后。



        长安。



        太极宫。



        东宫忽有消息传来,道良媛郑氏,突发恶疾,昏迷不醒。太子李治闻言,遂急诏太医入内诊治。得果,乃中毒。



        太子震怒,着肃查东宫诸殿诸宫。不时,便有掖庭少监于郑良媛处寻得一盘点心,内含毒,食之可不良于行。



        又有郑良媛身侧近侍明儿报道,此物乃承徽杨氏近侍仪华所奉。



        李治遂召杨承徽入内询。杨承徽乃哭告无辜。且又有诸宫人言证,道此物送与郑良媛处时,杨承徽曾亲口尝过。若当时有毒,自当杨承徽亦当中毒。



        又因当场有正宫中韦贵妃近侍萧氏在场,可为证见。故杨承徽可证无辜。



        李治无奈,只得着杨承徽禁足宫中不得外出,又着太医良治。



        太子妃闻之,乃正装入丽正殿,请太子详查此事,道杨承徽当无辜,不当禁足。李治政事烦要,乃不听。



        太子妃遂自行查验。果于四日后,得近侍怜奴报,道日前郑良媛食此点心时,曾有宜春宫正主萧良娣近侍玉凤入其宫中送上赏赐,更曾接近点心盘。



        太子妃遂着将玉凤收押,连夜拷审。然萧良娣立时得讯,便抱素节,一路痛哭奔入丽正殿,求李治垂怜。



        李治闻之怒,然风疾发作,一时不醒。近侍德安乃急传其诏,着太子妃释玉凤。



        太子妃刑审玉凤已久,然终不得口供,加之李治风疾又发,心中生忧,遂释玉凤。



        ……



        是夜。



        延嘉殿。



        媚娘焦急地走来走去,目光也不时地向着殿外看着。



        瑞安一现身殿外,她便立时奔了上去,急道:



        “如何?他……他可好些儿了?”



        瑞安一路小跑而来,气儿也喘不得一口便被媚娘这般问着,不由得有些急慌,便先微微顺了顺气才道:



        “姐姐放心,殿下没有犯风疾……不过是不想听那些妇人们罗唣罢了。”



        媚娘闻言,双肩一松,这才喃喃道:



        “他怎么这般样子……也不想想……”



        言至此,立时住口不言,只瞪了眼巴巴儿瞅着自己的瑞安一眼道:



        “既然如此,还不快去禀明陛下?”



        “哎哟,姐姐,您一向机智,怎么这会儿竟然出了这般主意?万不可让主上知道殿下这番的风疾,是假的。



        若是让他知道呀,只怕殿下又要被逼着回东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