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欲伐楚,焉可止之十二

第(1/2)页

良久,李恪才慢慢道:



        “自古以来,长幼有序,你当知此理。”



        “那为何之前晋阳在世时,要嫁入房府,父皇便忙不迭地要赐遗则为公为爵?这事你也知道的,若非晋阳死了,那这房府之中,岂非便是有两位国公?



        凭什么?哥哥?凭什么晋阳驸马便可以封公封爵,凭什么我高阳的驸马便只能是个小小的太府卿?凭什么啊?”



        高阳一边说,一边便落下泪来,委屈难堪:



        “就因为高阳并非正宫所出,是故便要这般对待?”



        李恪闻言,知道这个妹妹素性心高气傲,之前在宫中之时,便多与几位正宫所出之妹妹不和。



        本来她初嫁房府之时,太宗对房遗爱颇有优厚,宠异诸婿。



        可其实,高阳公主家姑卢氏,当年因一坛醋之事,颇感长孙皇后之德,更羡皇后所出几女之姿容性德,初闻次子可得降晋阳公主之时,颇为欢喜。后来太宗易为高阳公主,卢氏头一个便不满,甚至有传言道,旨意传至房府当夜,房玄龄便又被卢氏罚着头顶醋坛,跪在卧房之中,足足半个时辰才得三子遗直、遗爱、遗则劝起。



        后来,高阳公主因订婚大仪初入房府时,卢氏虽因大体,不得不对公主礼敬,可终究心生不满。高阳才知,自己这未来婆母,竟是不喜欢她的。



        又从遗爱口中得知她一心想着要娶的,竟是妹妹,正宫所出的晋阳,心下大怒,之前一心要逃了这桩婚事的心思也没了,当下便仓促出降房府,欲与其斗个痛快。



        谁知卢氏聪慧,向来不惹其事,反倒是屡屡引得高阳失礼在前,传进太宗耳朵里,太宗便日渐不喜,又为安慰房府上下,便赐了从三品太府卿一职——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财权肥缺。



        房府感恩,高阳却更加恚怒。



        后来,淑妃因事死,合朝之中诸人虽不语,然皆知其为谋反而死,卢氏便更不喜由淑妃一手带大的高阳,私下总说她必会为房府带来祸端。



        是故便于太宗又有意旨,着赐晋阳为房府三媳之时,竟一时喜极,当着高阳身边侍女面儿,脱口道房府有救之语。



        高阳闻言大怒,可又无甚倚靠,当真无可奈何。又闻得太宗竟因晋阳出降之故,竟欲赐房遗则为公。



        当下真是怒不可遏,奈何当时淑妃事发不久,她也不敢造次。



        后来,晋阳离世,婚事成空,高阳心中得意,又因见着卢氏每每见了自己,更加没有好脸色,便赌气定要为夫婿争了国公位再说。



        是故三番两次,只为了一口气,她便这般屡屡上奏。结果近些日子,惹得太宗益发不喜,更因前日,跟了长孙皇后一辈子的尚宫花言,竟因小主人晋阳去世之故,伤心至一病不起,临终前再三以晋阳公主之德劝慰太宗……



        两相比较,太宗更不喜高阳所为。每每高阳来奏时,也言词渐苛,容色严厉。更每每私下将高阳晋阳二女相比,心中大不满。



        高阳闻之,益发不满。



        是日,又闻太宗几番思量之后,将长孙皇后所出最幼女衡阳公主出降于其母长孙皇后之叔父长孙操之子长孙铨,又因其子长孙铨将尚公主之故,太宗更提长孙操为岐州刺史。



        高阳闻之更是不满,这才再次入九成宫,坚持要太宗准房遗爱嗣国公之爵。



        ……



        李恪当然知道这些。只是久久叹息。



        良久,他才道:



        “我知你心中不满,可是你却想过没有,依礼依制,皇后正宫所出公主,是为嫡公主。嫡公主所出降之夫,本就当为公为爵,以示与庶公主有所不同……



        高阳,你这般,却是强求了。”



        高阳其实何尝不知这些道理?只是她心中暗伤太宗每日里虽待自己亲厚,却总是比起正宫几位姐妹来,差那么一星半点,心中终究怀疑罢了。



        于是便含泪道:



        “高阳所求,不过是父皇能够证明,父皇待高阳,果然一如他自己所说的,宠爱有加罢了。



        既然宠爱,那高阳求与嫡公主一般,却有什么不对?”



        李恪更是摇头,半天才道:



        “高阳,你想过没有,与其一般,和当真就是一般……是两种意思呢?”



        高阳闻言错愕。半晌才失声痛哭: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说到底,高阳在父皇心中,还是不能与她们几个相提并论的!我就知道!”



        李恪眼见妹妹哭成这样,心下也不忍,然而想了一想,终究不由叹息:



        其实,莫说是太宗,便是身为高阳同母养兄(高阳对外,称为淑妃养女)的他自己,也是喜爱晋阳与衡阳,甚至是那已然再次出降薛曜的城阳公主,也是都一般的温婉玉质,柔和可亲。



        而高阳呢……



        李恪轻轻地摇了摇头:



        说实话,几位姐妹之中,与他最亲的便是这小妹高阳,他最怜爱的也是她,可是……



        若与城阳晋阳衡阳三妹比起来……



        高阳无论是见识气度,还是处世为人,都差了许多。



        可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