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事立唐

第(1/2)页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杨广滞留江都,意以丹阳为都,偏安江东。然诸将皆为西北关中人,见帝不欲返乡,思之心切,密谋叛帝归家。



        宇文化及此时亲侍杨广身边,久欲迎杨广幼女孝恭公主而不得,心生怨恨。闻得此事,力劝诸将当行大事。诸人谋定,待机而动。



        同年六月,李渊发檄文,怒斥昏君杨广诸行不义,更将其与宇文化及私谋唐国公府、长孙府、高公府等忠臣良士满门屠戳,只为得其女眷之秘函公之于天下,令天下愤。



        又以代王仁善,当立新主之令起事兴兵,天下皆感其多年忠心为朝,却受昏君多年掣肘,更兼昏君杨广无道,唐国公李渊有德,故百姓一呼皆应。



        当时有人言:国公有令,天下皆从。何人是主,民心自明。



        虽大业年间,起事之军多不胜数,然唯有唐国公李渊一支,因深得民心,故一兴之时,便惊动朝野,便是那假言立越王杨侗为帝的洛阳王王世充,也难敌其势。



        加之唐国公大旗一扬,长孙氏,高氏等诸多手握重权之良相贵臣皆起而从之,只一月许,大隋江山,便终如地裂般,四分五散。



        杨广知悉,惊怒交集,又隐觉身边诸侍已然有反心,心叹大势已去,只怜幼女无辜。于是年七月,密令忠仆将公主易服更钗,只做男装,悄悄送出江都,逃往长安其兄弟代王杨侑处。



        临行前杨广握女手泣曰:



        朕一生,子女无多,却个个怜爱切心。然仅你一人实难割舍。今之势,朕与皇后恐难得善终,故你自当速至侑处。



        孝恭公主泣道:侑处亦有李渊反。



        杨广叹道:李贼逆反,然其二子世民性仁善宽容,且与你为兄妹,更兼之其妻长孙氏良厚大度,求之当可保你平安一世。



        你又与之深交数年,又多次施恩与他。此子气度不凡,必保你不疑。



        言至此,又叹:



        父皇一生宏志,自负才高,本当是一代名君。奈何生性**,得罪权臣无数。这倒也罢了,偏生世上又多了一个与父皇一般谋略无双的小子世民。此子又得贤妻长孙氏,兼之妻舅无忌智计无敌。已然隐有龙兴凤起之势。他日若李贼登基,此子必当继承其位,且可称一代明君。



        父皇之才虽在其上,然现下无人可用,自然难敌其锋。你为帝女,当莫计一时长短,可委身此子。



        日后此子若为父皇所擒,自当网开一面使其为父皇所用,立你为正室,保你一世富贵,更借此子之功,令你享万世良诰(好的诰命夫人)美名。



        若父皇败之,则他日此子必当荣登大宝,成一代名君,你自当与那长孙氏一起为妃为后。以你之度,你之姿,你之智,你之才情,再不会受些许苦楚。



        孝恭公主泣之再三,不舍慈父。然杨广心意已决,下令忠仆将其打昏,挟出江都。



        是年八月,建成世民杀宋老民,破霍邑。杨广身边将士逃之五六,心亦懒之。日常藏剑于胸,以备不测。



        九月,世民屯兵阿城,建成驻守霸上。十月,唐国公李渊亲率大军,与二子会师霸上。时传噩耗,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听信京兆郡丞骨仪府中方士之言,二人掘唐国公一氏祖坟,杀李渊幼子李智云及一众老幼数十人以断李氏一脉龙气。



        众李氏之中,唯万氏如夫人,建成、世民及于雁门关一役中病死之元霸之乳母彭氏,得五公子李智云以身抵挡数十剑,又于临终前以血涂于二媪面上令其装死,兼之智云小侍王德百般拼命相救,得生。



        又得阴世师幼女阴月华礼佛日久,不忍老弱受害,特命身边小婢将其二媪匿于长安城中。



        世民帐中闻幼弟噩讯,当下委顿于地昏厥不知人事。长孙无忌久唤不起,后以冷水着面,方才惊醒痛哭,郎舅二人相扶痛哭。



        悲恸之声,令三军将士闻之心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