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卢方服了求推荐

第(1/2)页

(新书试水推荐,求推荐票求收藏)

        鱼塭没什么地方能招待人,但这是海边养殖户的的客观条件。

        唐浩泽带着卢方父女来到小屋前,搬出了小圆桌沏茶招待。卢方和唐浩泽各自在小凳子坐着,卢梦却是坐在吊床上。

        她看到吊床上有一本翻到一半的高二课本,书有些旧。她不由看了一眼唐浩泽,她记得这唐浩泽好像才上高一。

        唐浩泽这里的茶当然不是什么好茶。只是唐浩明几兄弟经常会来坐坐,他在这里备了点茶。水也是从家里提来的井水。

        卢方拿着茶杯喝了两口茶,开口问的却不是唐浩泽以为的养虾的事。

        卢方笑着问他说:“唐小哥,你鱼塭那些遮了遮阳网的棚子养虾的新技术?”

        唐浩泽笑着说:“不是,只是我试着养了点东风螺。”

        “东风螺,就是南风螺?”

        唐浩泽点头,说:“是。”

        “能带我能去看看吗?”

        唐浩泽自无不可。他们棚子走过去,卢梦想了一下,也跟着过去了。

        他们去到走下堤坝,来到棚子边上的木板上。这些棚子是唐浩泽特地设计打造的。

        它们用木桩支撑,用木板钉成,木板有两三公分的间距,然后筛绢网在内部裹住,然后在底部铺上十五公分厚的细沙。下面距离水底有二十公分左右的高度。

        唐浩泽掀开一个棚子的遮阳网。卢方看到里面的水深不算很高,只有半米左右。但什么也看不到。

        他不由问:“唐小哥,这个棚子能养多少的螺?养的是什么品种的东风螺?”

        唐浩泽也不怕他将技术学了去。

        想搞东风螺的养殖,第一个必须要解决的是苗种问题。而这个螺的苗种,是无法采捕天然苗的。

        东风螺的育苗,还要等到明年南海所才会开始研究。为的是用来替代对虾养殖。

        只是东风螺出来的太晚了一些,一直到了零一年才成功将苗种生产商业化,然后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试验,等整套技术弄下来,南美白对虾就已经重新将虾塘占据了。

        “养的是方斑东风螺,一个平方我大概放了三百个螺苗。一个棚子长六米,宽四米半。”

        卢方刚才粗略数了一下,鱼塭南北两边的堤坝边上,一共有二十来个棚子。那么多的棚子那就需要二十万左右的螺苗:“种苗是那里买的?”

        唐浩泽毫不在意地说:“我自己培育的。”

        卢方失声说:“你培育的?”

        看到唐浩泽点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真不是卢方大惊小怪!

        一种新的品种想要将育苗技术拿下来,没有两三年还真做不到。在这之前,还要有不少的技术支撑,比如该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适宜环境、繁育条件和营养学等等,都要有参考技术。比如对虾的培育能很快就搞出来,就是因为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技术积累。而且不同的对虾之间,参考价值也很大,一种新的对虾比较容易将技术弄出来。

        而全世界对贝类人工繁殖的研究都很少,种类差异也相对比较大。所以贝类的育苗技术积累周期相对比较长。而唐浩泽刚养了不到半年虾,这会竟然将一种从未有人培育过的贝类育苗技术拿下了,而且还达到了商业化的程度。

        卢方无法相信唐浩泽这么轻易就搞出了东风螺苗,但事实好像就摆在眼前。

        “我看到水里有鱼骨头,你是用杂鱼做饲料?”

        “对。”唐浩泽知道他是想看看下面的东风螺。他说。“我去那些杂鱼来。”

        他去了小屋,卢梦才小声问卢方:“爸,这什么东风螺的育苗很难做出来吗?”

        卢方摇头,说:“如果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带着几个研究生,花上几十百来万,大概用两三年也能做出来。”

        卢梦虽然年纪小,但也不是什么不懂。听卢方这么说,就知道这东风螺苗不是做不出来。但唐浩泽的条件和那些研究院的条件相比之下,这东风螺苗被唐浩泽轻易做出来就变成了奇迹。

        她又问:“这东风螺,很好卖?”

        “酒店三十个一斤的大小,要一百二三十块钱一斤。市场卖也要七八十。还有,宝岛那边也有一种东风螺,不过那边也都是天然捕捞的,价格更高。香江那边也有市场。”

        “那不是比养虾更好?”

        “那不一定,养虾技术成熟了。而且养虾投入少一些,而且产量高,市场广,利润率很高。东风螺现在卖得贵,主要是供不应求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