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六十六节 变迁

第(1/2)页

长安城。如今已经是永始七年的冬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这座汉室的帝都,和七年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整个长安近郊,如今已经是烟囱林立,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钢厂、铁炉,环绕着长安,一直延绵到新丰、万年。

        高大的烟囱,从早至晚,不停吞吐着烟雾,长安的空气质量,在七年中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居住于此的市民官员的各类肺部疾病发生频率更是上升了无数倍。

        但,没有人有怨言。

        因为,正是这些终年吞吐着烟雾的钢厂、铁炉,铸就了如今大汉帝国强盛到无法想象的国势!

        一个年产各类粗钢超过一千万斤、精铁两千万斤、铸铁一万万斤的超级重工业体系。

        靠着这无法想象的钢铁产量,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

        如今,帝国的一百三十八个郡(延和中本为一百零六郡,然而,自永始以来,新拓西域,得匈奴西迁后之土,又分漠南、河湟之地,封建扶桑、扶南之土,并西南属国,共为三十二郡四州之土)皆已实现了农具的全铁器化,内郡的富庶之地,甚至开始普及了全钢农具,各种新式水车与交通工具,也因此不断涌现。

        至于帝都长安附近,更是从前年开始,就修筑成了一条用名为沥青的材料建筑的实验性道路。

        这条路,环绕长安城,经太学武苑而过,直抵新丰,总长度不过两百里,却花费了国家数万万的资金。

        平均每一步的费用高达数千钱。

        但,修成后,天下皆赞。

        朝野内外,更是都有声音,请求在各地也修筑这样的道路。

        因为傻子都知道,这样的沥青路的好处有多少?

        那可是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会出现泥泞的道路。

        自建成以后,从新丰、万年、临潼运至长安的货车,从此就可以日夜兼程的快速行进,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

        可惜的是,那名为沥青的材料,提取困难。

        如今,汉室也仅在关中的高奴与河西的敦煌,发现了几个提取的矿点,动员数万奴工,日以继夜的开采、提炼,但产量也就每日几万斤而已。

        想要满足天下的需求,恐怕有些困难。

        此刻,在寒风中,一辆马车缓缓的行驶在这条用沥青铺成的道路上。

        这辆马车无比奢华,连车帘都用了金银。

        车内,更是极尽奢华,就连车板上,都铺着价格昂贵的羊绒毯。

        这是羌人从数千丈之高的高原上,采生活于其上的山羊之绒织就,产量稀少,素来有价无市。

        两个娇俏可爱,长着一头金发,褐目高鼻的少女,跪在主人身前的毛毯上,轻轻的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