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卷诗缘

  科场中拨卷复查,被拨卷的考生心里大多不痛快,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否得中,还得看答卷的水平怎样。



          乾隆二十七年顺天乡试,我任同考官,阅到一张合字号舍的卷子。



          此卷的文章很有功底,但诗不怎么样。



          因为考试制度刚刚改试作诗,我觉得诗作差些还可谅解,便呈给了主考官梁文庄先生。



          已决定录取了,但在填写草榜时,梁公认为此卷中“为什么不改这种制度”一句,和下文的“改”字相矛盾,于是刷掉,另拨来一张合字号房的卷子补上,先给我看。



          这份卷子的诗中第六联道:“素娥冷冷清清地对着自己的影,玉兔正睡得香。”我已喜欢上了诗的秀逸,又看第七联写道:“吴刚倚树沉思,吟诗时想念许棠。”我不禁眉飞色舞地说:“吴刚的字是质,所以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说:‘吴质不眠倚着桂树,露水斜飘打湿了寒兔。,这首诗在各选本中都没有收录,没有读过《昌谷集》的人不知有这首诗。



          唐代华州乡试以《月中桂》为题作诗,许棠得了第一名。



          许棠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如果没有读过王定保的《摭言》、计敏夫的《唐诗纪事》,就不知达件事。



          不必说你拨来这张卷,即便我知道有这么张卷,也会自动去调换。”



          这张卷子的考生就是朱子颖。



          放榜之后,已是九月了,他穷得连棉衣也没有。



          蒋心余常和他以诗唱和,便借了衣服给他穿,他这才能来见我,并带着他的诗作作为见面礼。



          我在乾隆二十一年扈从皇上到古北口时,路上车马拥挤,便到旅舍休息。



          只见墙上有一首诗,已剥落大半,只有三四句尚可辨认。我最喜欢其中“一条河喧流于人声之外,万山一直绿到马蹄下”两句。



          认为可以和“云中路环绕着巴山的绿色,林中河流响着汉水的声音”两句媲美。可惜不知是谁写的。



          打开朱子颖的诗卷,这首诗就在其中。



          由此才知彼此已在六七年前就相投合了,大家在一起叹息了好久。



          子颖对我极为尊敬,他去世后,两个儿子秉承父志,见了我仍有依依不舍之情。



          说起来,笔墨因缘实在不是偶然的,怎么能以拨房来定亲与疏的关系呢?《阅微草堂笔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