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交

第(1/2)页

王可交是苏州府昆山县人,靠种田、打渔自以为生,住在松江南岸的赵屯村,三十多岁了,不知道真的能修道成仙。



        每次他钓到大鱼就非常高兴,用木槌把大鱼打死,炖熟了,然后蘸上蒜泥韭酱吃,并对人说世上再也没有比吃炖鱼更美的事了。



        有一天,他划着渔船高唱着渔歌在江里走了几里地,忽然看见江中有一只彩船,船里坐着非常年轻的七位道士,戴着镶嵌着宝玉的帽子,披着绣有云霞图形的帔肩,周围有十几个侍从都是童男童女,男的头上梳两个抓髻,女的头发梳成云鬟样式。船上还有四个穿黄衣的人。这时,船上有个道士喊王可交的名字,王可交正在惊讶中,自己的船已经自动靠在了道士的彩船旁了。



        一个道士让小僮领着王可交上了彩船,只见七位道士的面前都摆着青玉的松盘酒器,酒器餐具都透明闪光,王可交不认识那些餐具酒器是什么制成的。



        还有十几个乐妓,手拿各种乐器站在一旁。王可交站在筵席的远处向每个道士一一行礼后,七位道士都仔细打量他。一位道士说:“此人骨相很好,应该成仙,只是他生在人世,由于生病针灸,把眉间刺破了。”



        另一个道士说:“给他些酒喝吧。”



        一名侍者就拿酒壶往杯子里倒酒,但怎么倒酒也不出来,侍者就报告给道士,道士说:“这酒是仙酒,他必须把凡人的骨头换掉才能喝得了这酒。酒倒不出来,正说明他命中不该喝仙酒。”



        又一个道士说:“让他吃栗子吧。”



        一位道士就从酒桌上拿了两个栗子递给侍者,侍者又把栗子给了王可交让他吃。王可交看那栗子是黑红色,像枣子那样光滑,二寸多长,一啃有皮,栗肉又脆又甜,不像人间的栗子,吃了好半天才把两个栗子吃完。



        这时一个道士说:“王可交已经和我们见过面了,让他回去吧。”说罢就让一个穿黄衣的人把王可交送到岸上。王可交在彩船边到处找不到自己的渔船,黄衣人说:“不必坐渔船,你一闭上眼就到了。”



        王可交就闭上眼睛,立刻觉得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和水声。



        黄衣人让他睁开眼,他发现自己坐在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上,四周是重重山峰和参天的松柏,那黄衣人也不见了。不远处有一个高大的门楼,有人在门楼中出出进进。不一会儿,有几个打柴的和几个和尚来到王可交面前,问他是什么人,他就把详情说了。



        那些人又问他什么时候离开家的,他说是今天早上。



        那些人问王可交今天是几月几日,王可交说:“三月三日呀。”



        那些人大吃一惊说:“今天是九月初九,离三月初三已经半年多了!”



        王可交又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一位和尚说:“这里是天台山的瀑布寺前哪。”



        他又问这里离华亭多远,和尚说:“水路陆路加在一起一千多里。”



        王可交十分惊讶。那和尚请他到庙里去休息并请他吃饭,



        王可交说一点不饿,只是想喝水。和尚们都围着他问长问短,十分惊奇,就把这事报告了唐兴县并上报给台州。



        越州的廉使王沨向来尊奉道教,就召见了王可交。听王可交谈了以后,非常相信,认为神仙的变化是无所不能的,谁也不可理解。



        王可交身材七尺多高,仪表和一般人很不同,谈吐也很高雅。



        王沨感叹地说:“王可交真是位神仙啊!”又因为王可交和自己同姓,就对他更加敬重,并让他穿上道士的衣裳。



        后来王沨派人到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