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

第(1/2)页

崇祯二年的冬天来的以往更早一些。品書網

        看着窗外扬扬洒洒的雪花,崇祯皇帝没有再去跟周皇后和完颜玉卓等后妃玩什么一起到白头的把戏。

        实在是心里担心。

        而且今年担心的不止是小冰河这玩意,而且还要担心朱聿键和朱存机,还有朱倬纮那三个渣渣。

        还有施凤来和李岩那两个家伙。

        由不得崇祯皇帝不担心——施凤来的身体,还有那三个渣渣的物资,都是崇祯皇帝现在最为头疼的事情。

        正常情况来说,海面是不会结冰的,所以郑芝龙通过松江府向新明岛转运士卒和物资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北方都下雪了,南方的雪还会远吗?

        万一海面要是冻住了,这时候可没有破冰船可以指望。

        而且,辽东的毛龙那边呢?

        粮食,毛龙方面暂时性的只能指望朝鲜,或者在海面没有产生浮冰一类能对船只造成危险之前指望一下登莱。

        可是军用物资方面可头疼了。

        不管是将作监还是兵仗局,对于军事物资的把控已经严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算是简易手雷和火铳弹丸这玩意,都是精确到人头的。

        而海转运这些东西,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其风险到底有多高,不言自明。

        唯一能称的好消息的,大概是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乱如同历史一般,被朱燮元轻松简单加愉快的给搞定了。

        不仅奢崇明和安邦彦的人头被送到了京城交给崇祯皇帝过目,连水西也被朱燮元给平掉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将帅互劾的奏章也摆在了崇祯皇帝的岸头——五军都督府在收到了朱燮元和符卫明两人互相弹劾的表章之后,根本不敢决断,干脆交给了崇祯皇帝去头疼。

        原本还能能力合作怼奢安叛军的家伙,最后互相弹劾甚至于反目的原因很简单——答卫明筑京观成瘾,在水西把最后投降的一千多彝兵给筑成了京观。

        这下子可把朱燮元给惹火了。

        原本平定奢安叛军的这一路征战,符卫明已经连筑了五六座京观了。

        看在叛军尚未彻底平定,而且也是出于对叛军保持一种震慑的目的,朱燮元一直强忍着心的一口气,并没有指责符卫名这种赤裸裸宣示武功的行为。

        等符卫明所部到了水西连最后已经放下了兵器投降的彝兵也给筑了京观之后,朱燮元终于爆发了。

        彼其娘之!

        水西现在基本可以称之为彝兵的大本营,你符大指挥使这么堂而皇之的把已经投降的士卒给筑了京观,这是得有多无聊?

        你他娘的知道不知道以后还是要安排彝族的?

        你砍了筑京观是痛快了,可是这彝地要是降而复叛,责任你他娘的替老子挡下来么?

        别忘了,皇帝陛下可是要求自己半年内彻底平定奢安之乱的。

        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是被弄死了,可是这彝地被你个混账东西这么一搞,又开始要不稳当了!

        可是符卫明觉得自己干的根本没问题——崇祯皇帝在草原连筑十余座京观,草原的蛮子现在不也乖的跟猫儿一般?

        敢降而反叛,只能说明杀的不够狠!

        两个人此产生了分岐。

        若是在崇祯元年以前,朱燮元说不定已经把符卫明给砍了脑袋后再传首军以儆效尤。

        可是现在是崇祯二年,朱燮元实在没有那个胆子去砍一个跟着崇祯皇帝亲征过草原的家伙。

        闹到了最后,是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把官司打到了五军都督府。

        朱燮元的要求很简单,要么严惩符卫明,要么把这家伙调走,反正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水西不能再被这个家伙搞的乱起来。

        而符卫明书弹劾朱燮元的理由也很简单,这家伙对于彝兵太过于仁慈,杀人不够狠,以后彝兵还会有降而复叛的可能性。

        现在轮到崇祯皇帝头疼了。

        朱燮元和符卫明现在各执一词,偏偏说的都有道理。

        朱燮元是求稳,也是崇祯皇帝打算以后走的路子——总不能把所有的彝族人给杀光吧。

        但是符卫明的搞法也没有毛病。

        像是后世的王胡子一般,王胡子在亦力把失玩的那套保证了多少年的安稳?

        麻卖批。

        最头疼的将帅不合出现在自己的案头之后,崇祯皇帝纠结了。

        如果说现在调走朱燮元,可以预见的是符卫明那家伙底气更盛,如果不大杀特杀才是见了鬼。

        可是调走符卫明,一味的主抚,如果不降而复叛,可能性也很小。

        拉张惟贤一起纠结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最后决定各打五十大板算了。

        朱燮元的想法没什么问题,但是调走符卫明却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符卫明顶撞官,杖责五十。

        也是说,崇祯皇帝最后选择了和稀泥的玩法——既不责罚朱燮元,也不调走符卫明。

        反正两个人以后还得共事,慢慢磨合去吧。

        然而让崇祯皇帝闹心的事儿还不止这一点。

        眼看着都到了年关了,四川成都松潘卫地震了。

        而四川方面报来的消息,则是“声吼如雷,连震十二次,房动屋摇,鸡鸣犬吠,河涨水赤,山崩城倒,夺死宿城楼营兵数名。

        小河营同日震,山崩,城塌一百二十丈,压死军民数人。同日重庆府、壁山、广安州、苍溪、珙县、威远等俱震。”

        前世之时崇祯皇帝通过的一些个论坛什么的资料,倒也知道崇祯年间始终是倒霉的事儿不断。

        可是等到穿越过来之后,崇祯皇帝才真正知道这段时间到底有多倒霉。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

        崇祯元年四月乙卯,左军都督府灾。

        五月乙亥,鹰坊司火。丁亥,丁字库火。

        七月己卯,公/安县火,毁庙,延五千余家。

        崇祯元年,西安有火如碾如斗者数十,色青,焰高尺许,尝入民居,留数日乃去,自五月至七月而止。

        崇祯元年夏,畿辅旱,赤地千里。

        崇祯元年正月癸亥,永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