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变美丽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第(1/2)页

公关部从开工后干得如火如荼,    把欣荣这家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只能算“小众”“新兴”的女装品牌,    推广成了大部分年轻人都有所耳闻的名牌,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纵然明星效应起了主要作用,公关部全体成员的努力也绝对功不可没。

        不过其他部门也不差。

        投资部从大年初四收到加班的通知,就无怨无尤的投入工作中,公司正式上班前,许二叔已经迫不及待想回老家了,他要把这个天大的惊喜分享给老乡们,    并且让给他出主意的那几个年轻人继续过来想办法,    他们脑瓜子灵活,可比他有用多了。

        许二叔的想法很不错。开展计划不可能缺少实地考察和评估这一环,    就连基金会的救助工作都要先考察,然后因地制宜的制定计划,他们这可是至少上百万的项目,照本宣科可不行。

        投资部总监立刻凋兵谴将,安排了一个小组跟着许二叔一块回去。许总说不管是真的一点都不管,    郁总同样不插手,    所以考察人员全是投资部的人。

        他们跟着许二叔一块走的,到正月底了也还没回来。

        这个项目的通过是毋庸置疑,    如果考察评估没过关,    投资部过去的第二天估计就该回来了。

        留在那里,    当然是为了后续的工作。

        出差的同事几乎每天都有报告传回来,    电话一天要打十几个,    反正出差报销所有差旅费和通讯费,    工资上还有额外的补贴,一切为了工作,谁也没有心疼这些电话费。

        不但如此,每隔两天还会整理资料到部门老大的邮箱里,他们出差配上了笔记本。村里原本没有网络,不过赶上了好时候,年前县里开了家网吧兼游戏厅,那可是他们全县唯一一个能上网的地方,所以没隔两天,他们都去县里一次资料,交通倒也方便,许二叔跟镇长的司机约好了,他们要去县里办事,给司机打个电话就来接了。

        要不是镇里也就那么可怜的两台车,许二叔都能直接借一台回来,他如今是镇里的红人,毕竟别的村长去镇里办事可比不上他,每次都能让镇长放下手里的事亲自见他。

        许二叔很骄傲,不过还没有自满,他的大侄女昕华,都能去市委书记家做客了——正月初八的时候书记家里孙子满月,郁母跟书记夫人关系很好,收到书记夫人的邀请后,三个女儿一个都没带,倒是叫上在家休息的许昕华陪她去了。

        许家人并不知道郁父郁母以前还想认许昕华当干女儿,后来不知怎么不了了之,但对许昕华是的的确确的信任倚重。他们只知道闺女去高/官家做客了,与有荣焉啊!

        许昕华去书记家做客的时候,许二叔还没回老家,拿着侄女从书记家捎回的回礼,比家里所有人都更激动,毕竟其他人都想赚钱过好日子就行了,对官不官的没那么多向往。

        许二叔不一样,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在退休前去镇政府当干部,老了还能领退休金,吃皇粮!所以当时镇长平易近人的找他聊天,夸他干得好,许二叔心里多少沾沾自喜。

        不过现在沉淀下来了,许二叔觉得,比起侄女的成就,他这把年纪就是跟镇长,不,跟县长称兄道弟,都不值得骄傲。羊城那么大的城市,羊城的书记能抵他们十个县长了!

        何况他这辈子去镇里当干部还勉强有戏,跟县长称兄道弟就是异想天开,所以没什么好骄傲的,踏实干活才是正理。

        条件多有不便,但许二叔的关怀备至也能弥补环境的不足。投资部都是一批有热血有梦想的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有做不完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非常难得了,投资比金融和设计这些行业还要“小众”很多,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说过,大型企业倒是有这个概念和计划,可是人家不差钱,招的团队个个都要有海外留学和就业经历,毕竟投资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作为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条件出国镀金的新人,能够找到对口工作,实在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公司养他们不是为了排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让他们干活,公司的投资和郁总许总他们的投资,都有交给他们去做,这就给了他们无数刷经验值的机会,实践的次数多了,总能慢慢跟上国外的水平。最怕的就是练手的机会都没有。

        工作就成了比赚钱更重要的事,许总老家的条件是比不上总部,但也不是无法忍受,所以他们就安心的在村里扎根了,他们的实施计划,预算报表,甚至是具体人员配备,统统都是通过邮件回去的,有了车经常跑县里,打印文件资料甚至合同都不是问题了。

        就在这一边传邮件一边收邮件的互动中,人没回总部,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

        财务部那边的投资预算也做出来了,投资总监森罗连带着合同等资料一起整理出来,才最终交到许昕华的手上,许昕华一看也笑了,“两百万,看来你们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

        森罗胸有成竹的道:“这个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比不上对房产公司的投资,但绝对比公司的其他项目更优质,尤其是电视剧电影什么的!”

        许昕华闻言忍俊不禁,森罗对他们没有进军娱乐圈的打算,却时不时跑进去打酱油的行为颇有“怨念”,她私以为是因为娱乐项目太过省事,投资部挥不出他们的能力。

        当然了,现在的娱乐圈确实不景气,加上港岛那边的风气,许多项目都跟洗/钱有关,他们这种单纯为了赚钱的,投资那些项目,确实不如投资实业项目的回报率高。不过她不是有金手指嘛,而且不用出人出力的,最适合懒人投资了。

        许昕华字签得很爽快,她这段时间签过的文件,总金额都不只一千万了,这还没算港岛分公司的预算金额,只是欣荣时尚杂志社、华东分公司加上前期的代言费广告费这些,投入就堪堪要破八位数。

        两百万现在都有点毛毛雨了。

        大公司就是这样,赚得多,花得更多,今年会是欣荣目前为止动作最大的一年,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全年的总投入绝对比那年建工厂还要多,甚至翻倍。

        不过由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巨额的支出并不会像当年那样窘迫,许昕华和郁白文都有这样的信心,股东的红利一分不少都会给他们,员工福利也只会更好,只是额外的投资项目这是最后一个,等这一票干完,投资部又要变成她和郁白文的“私人理财师”了。

        项目终于要落实了,接下来就是人员任命,这次考察小组还送回来一个好消息,老家村里那些壮年劳动力,现在大都摩拳擦掌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不准备回厂里干活了,因此,基层人手是足够的,只需要公司调派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过去。

        许昕华倒没打算从总部派太多人去,老家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打拼,因为那是他们的家乡,可欣荣的员工不是,他们在羊城有高工资,有体面的工作,为了某个项目下乡支援可以,让他们待一年两年都行,但最后还得把人调回来,不然他们也不会干。

        于是,许昕华只从各部门选了一两个精英,组成了这一支精干的团队,只要农场干得好,很快就会成立农产品公司,去的人少一点,总经理和各部门高层都留给他们瓜分,就地升职,他们也都乐意。

        下乡的这支团队由许云云打头,是她自己申请的。

        原本按照许昕华的计划,她去港岛只带上琳达,华东分公司会交给许云云和肖副总一块负责,相当于帮她铺好了路,再过个几年,许云云也彻底历练出来,能独立管理一家分公司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