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罗巴的故事2

第(1/2)页

秀英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愤愤不平地说道:“岂止是后悔啊!简直就是摆脱不了这块狗皮膏药!这个罗巴可真是个怪物,他居然在这个世上活过三代人那么久,而且一直没死!他那老婆二姑娘更离奇,已经死了三回又重新投胎回到阳间。等她变成罗巴的第三任老婆的时候,罗巴这家伙还嚣张得很,大言不惭地跟她说:“老子永远都死不了!’”
  听到这里,他老婆当然觉得很好奇,就问他:“你为啥子就死不成嘛?”只见罗巴一脸神秘兮兮地笑着,然后压低声音回答说:“嘿嘿,因为老子的生死簿让那帮龟儿子给藏起来咯,他们就算把地府翻个底朝天也休想找到那一页!具体点儿说嘛,老子的生死簿那一页被死死地粘到一块儿去了,连阎王爷那个老东西都找不到老子的名字哟!”
  不过呢,老天爷有时候喜欢捉弄人,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反转。这不,等到这位第三代老婆也一命呜呼之后,她就跑到地府去找阎王打小报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遭受到的天大冤枉:“青天大老爷啊,请您一定要替民女作主哇!”
  我真的比窦娥还冤啊!想我堂堂一个大美女,已经委身嫁给这个男人做了整整三世的老婆,但他却像吃了长生不老药一样,身体健康得很呢,完全看不到一丁点要死掉的样子。再这么拖拖拉拉下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哇?
  阎王爷听到这番话后,心里充满了疑问,立刻叫手下把生死簿拿过来查看一下情况是否属实。果然不出所料,就像罗巴说的那样子,有一页纸死死地黏在一块儿分不开来。于是乎,阎王爷决定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只见他用力扯开那一页粘住的部分,然后定睛仔细瞧了瞧,结果惊讶地发现原来被粘起来的地方恰好就是罗巴的名字!
  既然如此,阎王爷也不再迟疑,果断拿起笔把罗巴的名字从生死簿上一笔勾销。就这样,罗巴总算是结束了自己漫长而又痛苦的人生旅途,可以安心地踏上黄泉路、迈向地府报到去咯。
  不过嘛,你们有所不知,这个叫罗巴的家伙其实还有个非常讨人嫌的坏习惯——偷东西!正因为他手脚不干净特别爱小偷小摸,导致周围认识他的人都特别讨厌他。终于有一天,实在有人看不下去了,趁着罗巴毫无防备的时候出手偷袭,大家成功地将其五花大绑捆了个结实,并迅速塞入一个大麻袋之中,接着又把这麻袋高高吊起,稳稳当当地悬挂在江边的一棵参天大树之上。准备一会把他扔进河里,让他死无葬身之处。
  可是就在这天,一个挑着担子、赶着一群肉猪准备去集市做生意的男子碰巧路过此处。远远望见那个被挂在树上随风晃荡的麻袋,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好奇之意,于是快步走上前去开口询问道:“嘿,朋友,你待在这个地方干啥子哟?”
  话音刚落,就听见从麻袋里面传来一道声音:“莫得啥子事情咯,我现在正在捂到起眼睛嘞!”
  赶猪人听后心里一动——因为此刻他自己的双眼正好疼痛难耐无法睁开。念头至此,他连忙开口恳求道:“那你可不可以顺便也帮哈儿我,跟我一起把眼睛捂到起嘛?”
  麻袋里的罗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要得嘛,但是你要先把老子放下来噻,不然啷个给你捂嘛。”
  赶猪人听了觉得确实有道理,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爬上树,准备将麻袋解开并把罗巴放下来。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想到,刚刚落地的罗巴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出手,用同样的方法将赶猪人像之前对待自己一样紧紧捆绑起来,并装进麻袋里,然后重新吊挂到原来的那棵树上。
  做完这一切后,罗巴表现得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若无其事地赶着那群猪慢慢离开了这个地方。等到晚上以后  当初绑架罗巴的那伙人趁着夜色,小心翼翼的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没让别人发现的情况下抵达了约定好的地方,准备如原计划那般将麻袋投入滚滚江水中,让其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就在他们兴高采烈地解开麻袋之际,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展现在眼前——袋子里躺着的并非罗巴本人,竟是那位可悲可叹的赶猪佬!
  而此时此刻,聪慧过人、机智灵敏的罗巴早已将那群猪悉数变卖,并怀揣着巨额财富平安无事地返回了最初的起点。
  面对这般匪夷所思的局面,绑架者们瞬间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与迷茫之中,心中充斥着难以言喻的羡慕、嫉妒以及愤恨之情。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熊熊燃烧的好奇火焰,心急火燎地向罗巴追问不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为何最终被冲入江河的竟然变成了那个赶猪的蠢货呢?还有,你手中紧握的这么一大笔钱财又是从何得来的呢?”
  罗巴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讲述起事情的经过……
  面对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罗巴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当你们将袋子放入江水之中后,我便瞅准时机,迅速游过江面抵达对岸。上岸后没走多远,我发现了一座幽静雅致的庭院。好奇心作祟下,我迈步踏入院中,没想到这家的主人竟如此好客,不仅盛情款待了我,临别时更是赠予我一笔钱财当作礼物!”

  听闻此言,绑架他的那群人心动不已,迫不及待地追问怎样才能找到那座院子的主人。罗巴眼珠子一转,故作神秘地答道:“你们只需顺着水流的方向寻找即可。”绑匪们信以为真,如获至宝般转身朝那个方位狂奔而去,然后一个个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然而,由于不谙水性且水流湍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