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番外十二 现代if线(与正文无关)

第(1/2)页

姜棠趁着寒假去了一趟西藏,  一是为了拍摄素材,二是听说那边有些地方的条件依然艰苦,她想试试能不能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帮当地人改善一下生活。

        像卖货短视频引流,  这些方法都行。

        她学的是信息科学技术,纯理工科,这个专业男生多,  姜棠报学校的时候也没想过这个专业还要写代码,  但大一能转专业的时候光玩了,  后悔也晚了。

        姜棠的专业课普普通通,不挂科的水平,  她业余时间接触了自媒体,  粉丝有几十万,  估计以后就走这条路了。

        她是真喜欢这个,喜欢做菜,喜欢美食,也喜欢大江南北。

        姜棠大二上半年就在外面租了房子,拍拍视频探探店,  偶尔也会自己做饭。

        赚的钱也不多,  买了电脑相机,  再加上吃饭上花的多,很多时候还得省吃俭用。

        今年寒假她想往远处走一走,就把目的地定在了西藏。

        这边文化悠久,  美食也不少,  当地人吃牛羊肉多,  主食有米饭土豆,  冬日那边风景秀美,  而且去的人少,  姜棠不太喜欢人挤人。

        坐火车先到拉萨,然后转大巴车去阿里地区的小县城,光火车姜棠就坐了一天一夜。

        姜棠为了省钱,买的硬座,带的东西不多,一个小的行李箱,里面装了电脑和衣服,剩下的就是一些吃的,相机怕碰,就背着,姜棠头一回出这么远的门,兴奋之余还有些紧张。

        紧张了一个多小时就变成难受了,硬座不舒服,姜棠一个人,没人帮着看包,她不敢睡。

        不过幸运的是座位靠窗,能看外面的天空。

        坐的时间越长,越北上,风景越好。

        天空湛蓝,云层洁白,若是坐飞机肯定更好看,奈何姜棠没钱。

        坐了一天,姜棠又转大巴车,这才到了阿里地区。

        随着经济发展,这边县镇发展的很不错,经济以旅游业为主,不过大多数人来这儿都是夏天来。

        阿里地区地广人稀,虽然发展不错,但比起大城市还差很远。外面太冷,姜棠找好酒店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背着相机往当地的小村庄走了。

        县城这边街道还很热闹,但姜棠想去的不是这儿。

        这几十年阿里地区的县城日新月异,但一些地方的边边角角,许多老人家还保持着以前的生活习惯。

        姜棠打算去那些地方看看。

        天气晴朗,却也冷得厉害,呼出一口气,立马变白飘散如烟。

        应该是前几日下了场雪,地上雪很厚。

        姜棠生在北方,在家附近念的大学,却也没见过这么厚实的雪。

        别的地方下雪最多也就没过脚背,这能到膝盖。

        附近也有导游,是当地不念书的孩子们,招待过来旅游的人,好赚点外快。价格也不贵,一天一百块,除了导游还包两顿饭,要是住的话再加五十,在当地住很便宜,不过没有酒店舒服。

        这种地方一下雪了就不好开车,想进去得走进去,景色的确好,满目银白色,好像给天地盖上了一床白被子。

        带姜棠的小男孩穿着藏服,笑起来特别好看,姜棠夸了他一句,他大大方方道:“姐姐也好看。”

        姜棠也大大方方地谢谢他的称赞。

        姜棠来的地方已经接近边境了,远处山海绵延,而近处分辨不出前路何方,若不是有人带路姜棠准得转向,难怪车不好开进来。

        走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脚都没知觉了,才到带路的男孩儿住的家。

        房子藏在雪中,屋顶都结了厚厚一层,小男孩的奶奶给开的门,见到姜棠也没诧异,估计是经常有游客过来。

        但老人家不会说太多普通话,一直是小男

        孩跟姜棠说话。

        “姐姐,你中午想吃什么?”

        姜棠道:“吃什么都行,但我能拍吗,你放心,不会拍到人脸,就拍一下你奶奶做什么咱们吃什么,最多拍一下手。”

        小男孩点了点头,但很快又道:“不过你拍完得给我看一下,我得检查一遍。”

        姜棠看他不过十一二岁,却人小鬼大的,“那肯定的。”

        她不敢保证,但如果视频能引起关注,或是卖特产或是捐款,兴许还能继续读书。

        姜棠调了相机设备,然后从奶奶洗菜备菜就开始拍。

        没有摆拍,就专心拍她手下的活。

        奶奶的手有些黑,但做饭很干净很细致。

        圆滚滚的黄色土豆,切成块,混着牛肉下锅炖,上头贴着玉米饼,是难得的丰盛菜肴。

        这边种土豆多,吃的也多。

        奶奶炖了些,还埋到灶里了几个。

        中午饭米饭做的不多,老人家还是习惯吃土豆,这儿长出来的土豆很圆,切开来的时候就颜色黄澄澄的。

        锅盖揭开的一瞬间,白烟糊了整个镜头,等浓烟散去才露出庐山真面目。

        还腾着热气的汤,汤汁带着点淡黄酱色,油脂不多,像是被绵软的土豆吸饱了,从镜头看有几分澄静之美。

        牛肉也躺在锅里,随着灶膛余温烧的热泡颤颤巍巍地晃动。

        镜头里的这些极美,镜头外的香味混在一起,勾的人直咽口水。

        香味充盈着整间屋子,老奶奶冲姜棠笑了笑。

        小男孩和奶奶说了两句藏语,奶奶神色温柔,冲镜头后面的姜棠招招手,“吃饭。”

        姜棠点了点头,赶紧把相机收起来,跟着老人家一块儿吃饭。

        饭菜很好吃,土豆比以前吃的都好吃,特别适合炖,入口也意外地绵软。

        姜棠总以为土豆没什么自己的味道,就一点香味,炖着吃是软的,炒着吃是脆的,薯片薯条这些全靠调料味道。原味的带着淀粉的涩味,但这个却很香,土豆块中间没入味的地方也很香。

        一会儿她可以多拍拍土豆,若是能多往外卖一点就不愁生计了。

        这顿饭吃得很满足,比酒店的泡面好吃。

        吃过饭姜棠就开始干活了。

        一点多,小男孩过来说道:“姐姐,外头下雪了。”

        姜棠往外看了一眼,问道:“这会儿能往外走吗,是不是不好出门。”

        姜棠不认路,过来之前也说好了,管送回去。

        小男孩在这边长大,但姜棠说的没错,下雪天不好出门,若是下大了,路都找不到。

        而且,送了姜棠他不好回来,万一回来路上雪下大了,一个人太危险了。

        真让他自己回姜棠也不放心。

        小男孩道:“不好走,要不先等等看,雪停了再说。”

        姜棠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如此了。

        只不过,因为担心回去的事儿,姜棠把土豆拍完就收起相机了,想看外头的雪什么时候能停。

        当地人说话还是有准头的,雪越下越大,天上也雾蒙蒙的,说等雪停再走,可入夜雪也没停,姜棠只能在这儿住下。

        雪连着下了三天,虽然村子里有吃的,但是,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跟与世隔绝差不多。

        第三天晚上隔壁的隔壁有家要生小孩,还没到产期,却肚子疼,打了电话,那头说医护人员一会儿就来。

        姜棠莫名觉得紧张,她跟着小男孩过来走了三个小时,那医护人员快也要一个多两个小时到。

        但这时候也没别的办法,姜棠想自己为什么不是学医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

        去翻了翻自己的双肩包,里面有几块巧克力,是怕这边没吃的,路上吃的。

        她给小男孩,“这个甜的能顶饿,你给那家送过去。”

        姜棠看着那家亮的灯,又看天上飘下来的雪花。

        大约过了四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