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讣告,冲突

第(1/2)页

就在《定国是诏》颁发天下之时,留都南京。
  南京户部尚书府,镇守太监王景洪惴惴不安的坐在座位上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茶水。
  南京留守魏国公则一脸淡然的品着香茗。
  黄福府上的下人们却没有那个心情伺候这两位南京最高权利者。
  因为这座府邸的主人,历太祖、建文、太宗、仁宣和当今的六朝老臣,他的生命终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末路。
  黄福一生可谓是强悍至极的,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代表性人物。
  不是说他的武力值多么高,而是他的施政理念和为官品德让那群武将们也都钦佩至极。
  真正做到了胸有浩然气,一身钢筋骨。
  而且其手段也是顺时而动的。
  当年太宗皇帝,遣英国公平灭安南,第一个想到的交趾巡抚就是黄福。
  而黄福也不负众望,在安南博得了万家生佛的威望。
  只可惜,后来黄福被调回国内,换上了一个“无欲无求”的文官。
  为了返回京师,大肆敛财,残害百姓,竟引得黎氏有了借口掀起反抗。
  最后临阵脱逃,引得柳升大败身死。
  时人有言“若黄福还在,安有黎氏兴风之机?”
  后被宣宗皇帝任命为留都留守,一直镇守南京至今。
  可以说南京三大留守,代表着军方的是魏国公,代表着皇帝的是王景洪,而代表着太皇太后的就是黄福。
  是的,黄福不仅仅是代表着文官势力,还代表着太皇太后。
  黄福在,太皇太后对南京就是一万个放心。
  而今日本已缠绵病榻好些时候的黄福突然精神大振,然后就吩咐家人请来了另两位南京留守。
  魏国公和镇守太监王景洪也知道黄福怕是回光返照了。
  也是紧赶慢赶的来到了府上。
  就在这时黄福的儿子来到了客厅对着两位行礼,然后语气沉重道“两位大人,父亲有请。”
  王景洪和魏国公同时点头,却是王景洪更着急一些,抢在了魏国公之前。
  魏国公也不恼,只是对着黄福之子回了一礼,这才跟着王景洪一起过去。
  此时卧室之内,黄福斜靠在床头,看着进来的两位同事,苦苦一笑道“最近朝廷可有大事?”
  王景洪先开口道“先生,休息要紧,国事自有别人处理,你我当年的老战友已然不多了,你可别……”
  眼看着王景洪已经说不下去了,魏国公开口道将《定国是诏》讲了出来。
  黄福听着精神一下子就抖擞起来,这让王景洪也对老战友能够好起来存了奢望,也跟着背诵起来。
  黄福听着,轻声开口道“名正言顺,陛下正位了。”
  黄福从这份诏书里面没有看出朱祁镇的勃勃野心,当皇帝的没有不野心勃勃的。
  真正让黄福精神抖擞的,其实是这份诏书之中表示着朱祁镇已经有能力一统朝堂意见了。
  这是一名合格的掌权君主的基本素养。
  如今正统朝才可以说真正的稳了。
  想着这些,黄福突然笑出声来,随后便猛烈的咳嗽起来。
  待到一阵手忙脚乱之后,黄福对着王景洪道“王镇守,你我无憾了,你要追随郑太监,我也无法拦你了,不过以后莫要忘了我们这些老战友们所教,要保持敬畏之心才好。”
  王景洪咬着牙点了点头,随后一言不发扭头就离开了。
  魏国公却是看了一眼疾步离开的王景洪,然后摇摇头对着黄福行礼,接着跟着黄福的儿子到了偏厅讲了几句话之后也离开了。
  在他们离开不久,黄福府邸突然哭声大作。
  南京城中,早已经准备好的快马,向着北京飞奔而去。
  而与此同时,还有一匹快马从杭州出发,向着京师而去。
  两份消息几乎前后脚到达,一份说的是黄福逝去,另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