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0章 像皇帝一样

赵南星的话音落下,让整个场面都沉寂下来,之前议的都是大事,但两京制是更大的事情。
  “任何一个王朝在扩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军事、经济、人文等各种新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迁都!”
  赵南星接着道:“而今大宁已占据梁国,可作为国都上京城远离梁地,将来也会远离魏地,就算梁国朝廷已经灭亡,可反宁势力不可能完全消无,必然会有人时刻预谋着复国,远离京城就意味着远离朝廷统治,这会让很多人生出异心。”
  众人点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打下不统等于没打  。
  薛庆也附和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战后加强朝廷统治才是第一要务,不止是针对梁地魏国,还有南蛮北夷。”
  关宁听着众人商议,梁国确实已经占据,但魏国可还没有,但在议事的时候就已经把魏国带进去了,你们这样考虑过姬川的面子吗?
  不过在所有人看来魏国迟早都会被大宁吞并,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上京城在北方,可守南蛮北夷,需在南边在设一座国都作为中心加强魏梁二地的控驭。”
  薛庆已是次辅这也算分内之事。
  随后郝仓也附和道:“在这同时还要加派驻军,以稳局面,最保险的法子是血亲。”
  众人点头,所谓的血亲自然就是皇子守卫了。
  大宁直到现在都没封出一个皇子,甚至皇子的存在感不高,他们都知道陛下是另有用意,之前是没办法安置,现在打下了江山,自然是能封了。
  众人献策,陆正渊也不甘落后。
  “以新设国都为中心,同时在选中几个城池为次中心,由皇子坐镇,实现对整个地域的统治,如经济、军事重镇当派兵重守,互成犄角,互相守望。”
  这个办法极好,得到众臣认可。
  不止加强了统治,还使得皇子们可以互相牵制。
  你一言我一语  ,很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案,那就是重新打造一座新的军事中心,以对四方变局作出最快速的反应。
  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靠近南方魏国,可吸纳魏国水运便利,很快就能成为经济中心,由此辐散可帮助梁地恢复民生,在这个新都的基础上再选出几座重镇,形成某个区域的中心,由皇子坐镇。
  由此便形成了以血亲为纽带的稳固统治。
  两都制才是解决当下大宁的问题最佳方案,因为大宁治理的不是一国,而是整个天下。
  “阁议结束,内阁立即拿出详实的方案,然后就宣告天下,要注明不是迁都,而是建都,大宁将实行两京制,形成一南一北的两座国都的格局!”
  关宁直接拍板。
  跳出历史长河看历史,两京制确实是解决大多问题的一剂良药。
  北魏孝文帝为了进行全面汉化改革,将都城从军事重镇平城迁到了文化中心洛阳,最早的西周以镐京为国都,同时营建洛邑以钳制四方诸侯  ,高欢建立的北齐也是实行两都制,以邺城为政治中心,  以晋阳为霸府。
  这是历史的经验,没什么好说的。
  作为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就是历史经验,这会减少很多试错成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赵南星问道:“不知陛下选哪座城池为新都?”
  “你们都知道还用问朕?”
  众人相视,他们都知道陛下早已在谋划,新都的建设很早就已开始,只不过不是以新都的名义,那时很多人还看不透而已。
  只是宣布了以后,魏国怕是不安了,魏君怕是连觉都睡不着,因为新都几乎就在魏国的门口,恰好位于魏国、梁国,大宁三方中心处。
  一件件事情议定,关宁也开始了忙碌,他就像一个皇帝一样,每天召见朝臣批阅奏章,为什么会用像这个字,因为他以前很少像现在这样按部就班的做一件事,慢慢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关宁觉得自己有耐心了,能够坐的住了。
  或许是不再年轻的缘故了,关宁也开始蓄须了,他身上的威严反而越来越淡,朝臣们都觉得陛下变和蔼了,不会再像原来那样动不动就把杀字挂在嘴边,倒是太子做了件大事,借着有朝臣自投的机会,太子关弘昭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是真动了刀,仅是京官都斩了五十余,发放吠州开荒的过百。
  人们都说皇帝把刀传给了年轻的太子。
  关宁下诏召地方官员进京述职,他是不能出去了,  便让人来找他,每天的日子忙碌而又充实,议定的各项大事也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行。
  大宁第一次国债开始售卖,如他预料的那样引起疯抢,朝廷暂时有了钱,能缓解些困境,宣布设立两京制后引起些轰动,不过也很快平复,上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新鲜事,很快又有一件新鲜事出现了。
  魏国国君建武帝姬川再次来到大宁。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